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反思与建构/大学生核心能力培养丛书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反思与建构/大学生核心能力培养丛书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曾昭皓 李卫东 著 著作
  • 商品条码: 9787549534036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定价:¥3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与深化,高校发展、学生发展和辅导员自身发展的三重需要使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本书以辅导员职业化的困境与出路的反思与探索为基础,对目前辅导员队伍管理模式进行深入反思与创新,对辅导员量化考核进行深刻反思与探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呼唤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回归,从“人”的意义建构出发创新辅导员工作模式,构建以大学生核心能力培养为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以学生工作专业化系统作为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的工作平台,以大学生核心能力构建、学风建设、理想教育和网络舆情引导等实务工作为切入点推进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建设。本书对高校辅导员队伍管理与建设、学生工作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和辅导员个体的成长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本书对教育管理部门领导、高校领导、学生工作管理部门、辅导员培训基地人员、研究人员和广大的辅导员提供有益参考。
作者简介
曾昭皓,男,1980年10月生,法学博士,2006年起在华南师范大学从事一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近年来主持厅级、校级课题4项,编著出版《现实与理想之间——广西希望工程评估研究》、《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生涯规划与核心能力构建》、《学生工作专业化系统与辅导员核心能力构建》、《大学生核心能力培养》、《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反思与建构》等著作5部,在《深圳大学学报》、《学术论坛》、《思想教育研究》、《理论月刊》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1篇同时被《新华文摘》论点摘编和人大复印资料《体制改革》全文转载),学术成果获得省厅级以上奖励6项。李卫东,男,1975年10月生,副教授,1997年起在华南师范大学从事一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任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学工办主任。2007年被评为广东省优秀辅导员标兵,2009年评选为首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编著出版《大学生学习生涯规划与核心能力构建》、《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生涯规划与核心能力构建》、《学生工作专业化系统与辅导员核心能力构建》、《大学生核心能力培养》、《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反思与建构》等著作5部,《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思想教育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教育部辅导员骨干支持研究课题委托研究项目《大学生学习生涯规划与核心能力构建个案研究》等多项课题。
目录
目 录序8第一章 辅导员职业化的困境与出路11第一节 从单一走向多元:辅导员职业的定位与困境11一、一元论:“行政管理人员说”的偏颇与错位11二、二元论:“管理和教师说”制度安排与现实背离12三、多元论:“多重导师说”理论与实际的困难14第二节 从“边缘人”到不可替代性:辅导员职业的重新定位与价值重构15一、非职业化的定位使辅导员成为“边缘人”15二、辅导员职业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16三、重新认识辅导员队伍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地位18第三节 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制度保障20一、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制度安排20二、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制度创新26第二章 辅导员队伍管理模式的反思与创新30第一节 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管理的现状30一、学校对辅导员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30二、专职辅导员人数少,学历层次偏低31三、专职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出现两个极端。31第二节 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管理的弊端31一、工作职责不明确31二、职业归属感缺失32三、职业成就感不强32第三节 辅导员队伍管理模式的创新33一、体制设置33二、体制保障34第三章 辅导员量化考核的反思与探讨38第一节 对辅导员量化考核存在的问题38一、考核原则上,重结果轻过程38二、考核内容上,重管理轻引导39三、考核权重上,重全面轻重点40四、考核形式上,重责任轻权利40五、考核方法上,重短期轻长期42六、考核标准上,重共性轻个性42第二节 辅导员考核应保持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合理张力43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二者的分裂43二、价值理性的追求与人文关怀的回归45第四章 科学发展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49第一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情况49一、大学生的“个人本位”观念和实用主义思想盛行49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网络环境的冲击下缺乏良好的育人环境50第二节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50一、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50二、注重思想道德素质、科学人文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协调均衡发展52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53四、以党建带团建,把工作深入到每位学生,使工作可持续发展54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回归57第一节 找寻迷失的人:人本文化视阀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反思57一、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人”的迷失57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者的“人”的迷失58第二节 把人实现为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建构61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的主体建构61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者的主体建构62第三节 回归幸福本真: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关怀64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关怀64二、思想政治教育回归幸福的本真65第六章以核心能力构建为体系的学生培养模式建构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67第一节 以核心能力构建为体系的学生培养模式的内涵67一、问题的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相对独立的、成体系的培养模式67二、“以核心能力构建为体系的学生培养模式”的内涵68第三节 以核心能力构建为体系的学生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分析69一、学习生涯规划与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机对接69二、学生成才发展与辅导员职业化的双向促进70第三节 以核心能力构建为体系的学生培养模式的理论建构71一、依托核心竞争力理论,创建以学习能力为中心构建大学生核心能力体系71二、基于生涯规划和目标管理理论,创建大学学习生涯分阶段的培养目标73三、以教材建设为载体,创建“大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74四、依托学生工作专业化系统,以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为主线,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个性化指导与服务75五、以第二课堂实践创新平台建设为载体,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77第七章 学生工作专业化系统建构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创新80第一节 学生工作专业化系统80一、学生工作专业化系统及其构成80二、专业化系统模式与传统工作模式的差异82第二节 学生工作专业化系统的设计方案85一、设计理念85二、设计意义87三、设计原则88第三节 学生工作专业化系统的可行性分析89一、理论上的可行性分析89二、实践上的可行性分析95第四节 学生工作专业化系统与辅导员核心能力构建96一、辅导员的共性核心素质与核心能力96二、专业化系统与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契合101三、专业化系统与辅导员核心能力构建102四、专业化系统与辅导员核心能力构建的步骤103第八章 “人”的意义建构与大学生发展辅导模式创新108第一节 大学生发展辅导模式与“人”的建构108一、大学生发展辅导模式的内涵108二、大学生发展辅导模式的教育理念109第二节 建构主义与辅导模式的创新110一、行为主义工作模式的局限性110二、建构主义工作模式的创新性110第三节 大学生发展辅导模式的实施与评估112一、着力构建大学生的四大核心能力113二、辅导方法的改革与完善119三、采用三维的辅导员工作评价体系119四、形成建构主义的学生评价体系120第九章 辅导员与大学生核心能力构建122第一节 大学生的核心素质与能力122一、大学生的核心素质122二、大学生的核心能力129第二节 职业生涯规划与学习生涯规划143一、职业生涯规划理论143二、职业生涯规划与学习生涯规划的契合144第三节 学习生涯规划与核心能力构建146一、“人职匹配”理论与学习生涯规划146二、学习生涯规划与核心能力构建的步骤147第十章 辅导员与学风建设158第一节 以宿舍建设促学风建设158一、宿舍建设是学风建设的保障158二、辅导员加强宿舍建设促进学风建设的举措159第二节 以校园课外科技文化促学风建设163一、校园课外科技文化及其功能163二、校园课外科技文化促进学风建设165三、辅导员以校园课外科技文化促学风建设的举措165第三节 仪式教育与学风建设168一、仪式及其教育功能168二、仪式教育与学风建设169三、辅导员以仪式教育促学风建设的举措170第四节 加强一年级学风建设的实践与研究173一、加强一年级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173二、加强一年级学风建设的实践与研究173第十一章 辅导员与理想教育178第一节 理想的概念辨析178一、理想的内涵178二、理想与现实179三、理想与目标179四、理想与空想180五、理想与信念180第二节 理想特征之再认识181一、理想的超越性决定了理想的绝对完美性182二、理想的信仰性决定了理想的神圣崇高性182三、理想的价值性决定了理想的理论自洽性183四、理想的实践性决定了理想的追求过程性183第三节 理想教育的可能路径183一、从理想的产生渊源探讨理想的绝对完美性183二、从理想的超越意义理解理想的神圣崇高性184三、从理想的价值维度论证理想的理论自洽性185四、从理想的实践路径分析理想的追求过程性187第十二章 辅导员与高校网络舆情引导189第一节 网络与高校网络舆情189一、互联网的特点189二、网络舆情的含义及其特征191三、高校网络舆情的含义及其特征194第二节 高校网络舆情的模式199一、高校网络舆情的形成模式199二、高校网络舆情的监管模式205第三节 高校网络舆情的规律207一、高校网络舆情的发生规律207二、高校网络舆情的传播规律211三、高校网络舆情的转换规律216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网络舆情引导221一、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网络舆情的作用221二、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功能223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225第五节 辅导员与高校网络舆情引导226一、辅导员的角色及其定位226二、辅导员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中的地位及作用227三、辅导员在网络舆情引导中的策略:以某校区舆情引导实例为例230主要参考文献234后记23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