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高等教育史论

中国高等教育史论

  • 字数: 30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涂又光 著
  • 商品条码: 9787560996639
  • 版次: 3
  • 开本: 16开
  • 页数: 0
定价:¥5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高等教育史论》主要内容包括6章和结语共计7个部分。主要阐述了中国高等教育发端缘起(传说与成均)、孔子与私学、董仲舒与太学、朱熹与书院、蔡元培与大学、中国高等教育总规律等内容。本书以深邃的哲学思维,对中国高等教育史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观点,其中不少具有现实针对性,有的实际已超出了高等教育史研究的范围,有着更广泛的意义。
目录
总论/1
第一章传说与成均/6
第一节传说的启示/6
第二节王念孙重新解释庠序/8
第三节纪昀论成均系统/11
第二章孔子与私学/15
第一节孔子自叙的年谱/15
第二节论十五岁/17
第三节要从“胎教”至“小学”说起/18
第四节参照系/21
第五节“志于学”/25
第六节“道”与“艺”/29
第七节“恕”、“忠”、“仁”、“礼”/37
第八节目标与方法/40
第九节道家的影响/42
第十节私学与管理/44
第十一节国际交流/51
第三章董仲舒与太学/55
第一节笔杆子与枪杆子/55
第二节得天下与治天下/56
第三节道家儒家的综合/59
第四节言灾异/63
第五节天人合一说/68
第六节天人合一说与高等教育哲学/71
第七节继天而教论,还是富而后教论?/74
第八节建议“兴太学”/79
第九节组建太学/81
第十节“道”与“艺”,“经”与“艺”/85
第十一节汉太学的发展及其管理/86
第十二节太学之外的高等教育/89
第十三节两个典型/94
第十四节地方的高等教育/100
第十五节太学议政/102
目录
第四章朱熹与书院/106
第一节中印文化的交融/106
第二节自汉至隋的发展/110
第三节唐代的大发展/113
第四节盛唐模式——四个系统的高等教育/122
第五节《大唐三藏圣教序》·佛教系统的高等教育/125
第六节唐玄宗的《道德真经》注与疏·道教系统的高等教育/128
第七节宋代高等教育的几件大事/134
第八节书院的兴起/140
第九节白鹿洞书院的由来/145
第十节《白鹿洞书院揭示》/148
第十一节《白鹿洞书院讲义》/152
第十二节朱熹的《学校贡举私议》/155
第十三节白鹿洞书院的管理/158
第十四节书院运动的发展/164
第十五节东林书院运动与黄宗羲论学校/169
第十六节附论朱熹的《小学》/176
第五章蔡元培与大学/178
第一节中西文化的综合/178
第二节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83
第三节癸卯学制前后/191
第四节京师大学堂/196
第五节冲击·对策·效果/201
第六节蔡元培的简历和道家境界/206
第七节论《教育独立议》/210
第八节论《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217
第九节蔡元培的“大学”观念/221
第十节“思想自由”,“兼容并包”/224
第十一节“教授治校”/228
第十二节“美育代宗教”/236
第十三节大学学制/241
第十四节梅贻琦的《大学一解》/244
第十五节对“人文·科学”阶段的启示/263
结语:中国高等教育的总规律/266
附录一元首教育/269
第一节传说/269
第二节先秦元首教育概观/269
第三节无为/271
第四节职官/274
第五节专著/278
第六节共和时代的元首教育/280
附录二元首继承人教育/283
第一节禅让制史料/284
第二节“明明扬侧陋”/287
第三节“我其试哉”/289
第四节《大戴礼记·保傅》/290
第五节申叔时论太子教育/293
第六节《帝范》/295
第七节《钦定古今储贰金鉴》/297
第八节职官/299
第九节“第一代模式”/303
附录三女子教育/30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