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科技政策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王卉珏)

科技政策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王卉珏)

  • 字数: 163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王卉珏 著作
  • 商品条码: 9787560949260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定价:¥1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是在作者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改完善而成的。本书的特点是对科技政策体系的内在机制进行了深层次探讨,对科技政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本书主要内容如下:靠前,将系统论运用于科技政策体系的分析,剖析了科技政策体系的非线性特征和涨落作用。第二,对科技政策制定的环境和原则进行了分析,并论述了科技政策制定的程序及模型。第三,分析了科技政策制定的风险,并运用博弈论构建了若干数学模型,辨析了科技政策制定中存在的各种类型的博弈行为。第四,探讨了科技政策评价的类型及标准,研究了科技政策的评价方法。第五,透析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科技政策制定实践,并从中总结出若干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作用。第六,着眼新的靠前背景与形势,对我国的具体科技政策进行了实证研究:探讨了在跨国公司R&D靠前化的新形势下,我国R&D政策应如何调整;对比发达国家技术扩散政策的演化阶段和分类特点,指出了我国技术扩散政策的不足之处,并剖析了其对我国新时期技术引进政策制定的启示;以靠前上对科技政策模式的划分标准为基础,对我国重大科技计划进行了分析。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作者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改完善而成的。本书的特点是对科技政策体系的内在机制进行了深层次探讨,对科技政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本书主要内容如下:靠前,将系统论运用于科技政策体系的分析,剖析了科技政策体系的非线性特征和涨落作用。第二,对科技政策制定的环境和原则进行了分析,并论述了科技政策制定的程序及模型。第三,分析了科技政策制定的风险,并运用博弈论构建了若干数学模型,辨析了科技政策制定中存在的各种类型的博弈行为。第四,探讨了科技政策评价的类型及标准,研究了科技政策的评价方法。第五,透析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科技政策制定实践,并从中总结出若干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作用。第六,着眼新的靠前背景与形势,对我国的具体科技政策进行了实证研究:探讨了在跨国公司R&D靠前化的新形势下,我国R&D政策应如何调整;对比发达国家技术扩散政策的演化阶段和分类特点,指出了我国技术扩散政策的不足之处,并剖析了其对我国新时期技术引进政策制定的启示;以靠前上对科技政策模式的划分标准为基础,对我国重大科技计划进行了分析。
目录
第1章 科技政策概述
1.1 科技政策的起源
1.2 科技政策的发展
第2章 科技政策的本质及相关属性
2.1 科技政策的本质及特征
2.2 科技政策的内容及形式
2.3 科技政策的结构及功能
第3章 科技政策体系的系统论分析
3.1 科技政策体系的非线性特征
3.2 科技政策体系的涨落特征
3.3 科技政策体系的协同性
第4章 科技政策制定的环境及原则
4.1 科技政策制定的主体及客体
4.2 科技政策制定的环境
4.3 科技政策制定的原则
第5章 科技政策制定的程序及模型
5.1 科技政策问题确认及科技政策议程建立
5.2 科技政策规划及科技政策合法化
5.3 科技政策制定模型
第6章 科技政策制定的风险及其防范
6.1 科技政策制定的风险分析
6.2 科技政策制定的博弈分析
6.3 科技政策制定的风险防范
第7章 科技政策的评价
7.1 科技政策评价的功能
7.2 科技政策评价的类型及标准
7.3 科技政策评价的方法
第8章 科技政策的实证分析
8.1 发达国家科技政策制定的经验及启示
8.2 跨国公司R&D国际化与我国R&D政策调整
8.3 发达国家的技术扩散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8.4 我国科技计划的模式及特征分析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