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海权沉浮

海权沉浮

  • 字数: 18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邱立波 主编 著
  • 商品条码: 9787549563937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90
定价:¥3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世界离不开中国,中国又岂能离开世界。认识他者,同构于自我认知过程,建立周边世界的常识性认识结构,也是完成自我定义无可取代的前提。只有在此项工作完成基础上,中国人才能重新构建基于我们自己视角的全球格局体系,从而探索我们的利益所在,为世界规模的和平治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本丛刊试图为此做出努力。
2.没有哪个军事学名词像“海权”(Sea Power)一样兼具神秘感与含混性,也没有哪种战略学概念像海权及其传道者马汉一样,被历史赋予过那么多内涵之外的臧否。在16—19世纪的近四百年里,“谁控制了海洋,就可以迫使其他国家为该国的利益纳贡”。

内容简介
没有哪个军事学名词像“海权”一样兼具神秘感与含混性,也没有哪种战略学概念像海权及其传道者马汉一样,被历史赋予过那么多内涵之外的臧否。
《大观》是一份介于专业的学术刊物和通俗的大众出版物之间的思想性丛书。
本辑为第11辑,主题即“海权”,聚焦19世纪英美德等国海权的潮起潮落,海权理论的源起、发展及其运用,关注海洋战略与世界强国的兴衰。这种认识对当下中国颇有借鉴意义。16—19世纪的近四百年里,来自葡萄牙、加利西亚等国的探险家扬帆起航,驶过非洲西海岸,朝美洲以及太平洋的“新世界”挺进,直至以欧洲为中心、以海上力量为载具的世界秩序初步得到确立。在此过程中,英国凭借对海运和殖民利益的攫取,建立起独一无二的具有海上统治力的强大舰队。到19世纪末,技术和生产开始取代贸易成为财富增长的主要因素,此时决定战争胜负的不再是海战,而是在堑壕中投入人力、物力的总量以及持久性,海权不再是唯一的神祇。尽管海权早已不像马汉所言一般在影响世界事务方面比陆权拥有永恒的优势,但海上统治权依然和全球影响力直接相连,并将继续影响和塑造历史。


作者简介
邱立波,山东高密人,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毕业,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博士。2003年7月至2006年10月,东华大学人文学院工作;2006年10月至2008年9月,日本东京大学留学。2009年11月至今,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工作。


目录
【世界观察】
发凡:海权的潮起潮落——海洋战略与世界强国的兴衰(吴征宇 刘怡)
海陆两难:日本帝国的兴衰(刘怡)
一战前德国“大海军”建设的源起与理论(徐弃郁)
威廉二世时代德国海权发展的困境 ——以麦金德为视角(郑凡)
英格兰金融革命与英帝国的扩张(杨顺)
浅论“美国例外论”的海洋气质(戴鹏飞)
海权与陆海复合型强国(吴征宇)

【名作译介】
符拉基米尔·索洛维约夫的宗教形而上学(科耶夫/著 肖琦/译)

【雏凤新声】
以科耶夫的“法权模型”理解国际气候“软法”(姜边)
世界城邦(历史)视野下的中国 ——读基辛格《论中国》(陈安龙)
浅析梁启超“新民”主体之演变(刘方舟)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