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竹书纪年研究

竹书纪年研究

  • 字数: 760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邵东方 编 著
  • 商品条码: 978754956417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97
定价:¥1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竹书纪年》相传为战国时魏国史官所作,共十三篇,记载自夏商周至战国时期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唯一留存的未经秦火的编年通史。以君主纪年为纲目,上下记载了89位帝王、1847年的历史。《竹书纪年》早已亡佚,今存有“今本《竹书纪年》”和“古本《竹书纪年》”两种。《竹书纪年研究(1980-2000)》集结了20世纪80年代到2000年20年间各位专家学者对“古本”、“今本”《竹书纪年》研究的重要成果。这36篇重要论文,深入探讨了《竹书纪年》的版本问题,古人对《竹书纪年》的整理,以及《竹书纪年》的流传。学者们系统而全面地从直接史料中搜寻一切相关的证据,提出了有力的文献佐证和商榷意见。尤其注意阐发昔贤所未论及之种种问题,并将结论建立在可供客观检验的历史事实之上,为研究者揭示出一条较为深刻和广阔的思考路径。作为《竹书纪年研究(2001—2013)》的姊妹篇,是《竹书纪年》研究学术成果的结集体现。
作者简介
邵东方,江苏省南通市人。美国夏威夷大学(UHM)历史学博士、美国圣荷西州立大学(sjsu)图书馆学与信息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和学士。先后执教于北京师范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佛光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讲授中国历史、语言、文化和思想史的课程,分别指导各校博士及硕士多人。曾长期担任斯坦福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斯坦福大学亚洲宗教与文化研究中心暨佛学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现任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部主任,同时担任斯坦福大学图书馆系统咨询理事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兼职教授、北京交通大学兼职教授、湘潭大学荣誉教授、云南省图书馆高级顾问。多年来从事中国思想学术史、古典学、文献学、图书馆及信息学的研究,已出版学术专著多部及中英文学术论文数十篇。
目录
代序一 邵東方
代序二 倪德衛著 邵東方譯
古本《竹書紀年》輯證 方詩銘
從《汲冢師春》等書考證今本《竹書紀年》出現的年代 方詩銘 王修齡
明嘉靖汪本《史記·殷本紀》跋
———兼論商殷之總年 饒宗頤
西晉初年《竹書紀年》整理考 方詩銘
《墨子》與夏商周的年代
———《竹書紀年》研究札記 班大爲著 邵東方譯
關于《古本竹書紀年》的亡佚年代 范祥雍
今本《竹書紀年》研究 陳 力
也談武王的卒年
———兼論《今本竹書紀年》的真僞 夏含夷
關于王國維的《竹書紀年》兩書 方詩銘
古本《竹書紀年》與夏代史 李學勤
《竹書紀年》與周武王克商的年代 夏含夷
《水經注·洧水注》引《竹書紀年》:一條千年來誤讀懸案 日 知
《竹書紀年》古本散佚及今本源流考 方詩銘
《竹書紀年》對兩晉南北朝學者之影響 洪國樑
朱右曾《汲冢紀年存真》與王國維《古本竹書紀年輯校》之比較 洪國樑
今本《竹書紀年》之特點 平勢隆郎著 廣西翻譯公司譯 邵東方校
《竹書紀年》的發現年代及其學術價值 吴浩坤
《古本竹書紀年》之發現地及源流考 小沢賢二著 廣西翻譯公司譯 邵東方校
王國維之辨僞學 洪國樑
《竹書紀年》:利用《周易》辨誤 黄 凡
《竹書紀年》非僞書辨 吴晉生 吴薇薇
《史記》三家注所見《竹書紀年》佚文 藤田勝久著 曹 峰、廣瀨薰雄譯
今古本《竹書紀年》之三代積年及相關問題 陳 力
《今本竹書紀年》並非僞書考楊朝明
夏、商、周三代紀年考辨
———兼評《竹書紀年》研究的失誤 吴晉生 吴薇薇
從思想傾向和著述體例論“今本”《竹書紀年》的真僞問題邵東方“今本”《竹書紀年》諸問題考辨
———與陳力先生商榷 邵東方
三代年代學之關鍵:“今本”《竹書紀年》 倪德衛著 邵東方譯
新標公曆《竹書紀年》年表
———爲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提供八個年代基點 吴晉生
論古本竹書紀年所記殷王年 黄彰健
《今本竹書紀年》中的魯國紀年 楊朝明
《大衍曆議》與今本《竹書紀年》 張培瑜
沈約與《今本竹書紀年》 楊朝明
《古本竹書紀年》與西周年代 王占奎
“今本”《竹書紀年》周武王、成王紀譜之錯簡説再分析
———與夏含夷教授商榷 邵東方
《今本竹書紀年》史料價值初議 楊朝明
附録:
《<竹書紀年>解謎》餘論 倪德衛著 解 芳譯 邵東方校
Epilogue to The Riddles of the Bamboo Annals
David S.Nivison
Of Riddles and Recoveries: The Bamboo Annals, Ancient Chronology , and the Work of David Nivison
Edw ard L.Shaughnessy
編後記 邵東方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