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涉华纪录片国家形象建构话语机制研究 基于英日主流媒体的涉华纪录片分析

涉华纪录片国家形象建构话语机制研究 基于英日主流媒体的涉华纪录片分析

  • 字数: 263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作者: 陈欢 著
  • 商品条码: 978756806237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4
定价:¥8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研究以2000年至2016年BBC和NHK播出的中国题材纪录片为研究对象考察两国媒体的中国形象建构。在跨文化传播的理论视角下,本文结合框架分析和话语分析比较了不同意识形态和文化影响下,英国与日本主流媒体对当代中国的形象建构。通过对BBC与NHK涉华纪录片的分类,本文分别在社会政治、社会经济、历史文化、战争纪实、自然环境等五类纪录片中抽取10部纪录片进行文本比较分析,探讨BBC与NHK在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构建的当代中国形象及其生成机制。
内容简介
本书以21世纪以来英日两国主流媒体制作播出的涉华纪录片为研究对象,在跨文化传播理论观照下,通过内容分析、话语分析和框架分析,对涉华纪录片建构的当代中国国家形象进行对比性的实证考察,以探究纪录片文本的话语结构与社会文化、权力结构之间的复杂关系,透视他国自我文化意识与中国形象建构之间的关联。通过对英日两国主流媒体涉华纪录片的分类,分别考察了社会政治、社会经济、历史文化、战争纪实、自然环境等五类涉华纪录片,重点分析了英日两国主流媒体纪录片在中国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不同的形象建构和话语建构机制。
目录
第一章 中国形象:被建构的历史和视角
第一节 中国形象的历史嬗变:中西关系与形象建构
第二节 中国形象透视:国际媒体与涉华纪录片
第三节 中国形象建构的研究视角与路径
一、研究视角
二、研究路径
第二章 问题与发展:社会纪实类涉华纪录片与中国政治经济形象
第一节 社会政治类涉华纪录片与中国政治形象
一、英日两国媒体社会政治类涉华纪录片整体概况
二、《今日中国》与《激流中国》的文本比较分析
三、《今日中国》与《激流中国》建构中国政治形象的比较分析
四、小结
第二节 社会经济类涉华纪录片与中国经济形象
一、英日两国主流媒体社会经济类涉华纪录片整体概况
二、《中国人要来了》与《中国力量》的文本比较分析
三、《中国人要来了》与《中国力量》建构中国经济形象的比较分析
四、小结
第三节 社会纪实类涉华纪录片的话语规范与中国政治经济形象发展
一、社会纪实类涉华纪录片制作与播出的社会环境
二、社会纪实类涉华纪录片的叙事策略与话语表达
三、中国政治、经济形象的建构与审视
第三章 繁荣与落后:历史类涉华纪录片与中国历史文化形象
第一节 历史文化类涉华纪录片与中国历史文化形象
一、BBC与NHK历史文化类涉华纪录片整体概况
二、《中华的故事》与《中国文明之谜》的文本比较分析
三、《中华的故事》与《中国文明之谜》建构中国历史文化形象的比较分析
四、小结
第二节 战争纪实类涉华纪录片与中国近代历史形象
一、BBC与NHK战争纪实类涉华纪录片整体概况
二、《战栗东方》与《曰中战争扩大化的真相》的文本分析
三、《战栗东方》与《日中战争扩大化的真相》建构中国近代历史形象的比较分析
四、小结
第三节 历史类涉华纪录片的话语规范与中国历史文化形象发展
一、历史类涉华纪录片的社会心理背景和历史文化背景
二、历史类涉华纪录片的叙事策略与话语表达
三、中国历史文化形象的发展与审视
第四章 希冀与忧虑:自然环境类涉华纪录片与中国生态环境形象
第一节 英日两国自然环境类涉华纪录片比较
一、英日两国自然环境类涉华纪录片的整体概况
二、《美丽中国》与《锦绣中华》的文本分析
三、《美丽中国》与《锦绣中华》建构中国生态环境形象的比较分析
四、小结
第二节 自然环境类涉华纪录片的话语规范与中国生态环境形象的发展
一、自然环境涉华纪录片的社会现实背景与社会文化背景
二、自然环境类涉华纪录片的叙事策略与话语表达
三、中国生态环境形象的发展与审视
第五章 二元对立与超越二元对立:当代中国形象的跨文化阐释与启示
第一节 西方中国形象的二元对立观
一、西方中国形象的跨文化生成
二、西方中国形象的“二元对立”与话语呈现
第二节 西方中国形象的建构基础
一、西方中国形象的话语空间建构:社会达尔文主义
二、西方中国形象建构的现实基础:国家利益
三、西方中国形象建构的历史基础:历史交往与社会心理
第三节 超越二元对立,建构跨文化认同
一、跨文化传播的建构性
二、以跨文化认同超越二元对立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