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公共应急管理机制的法治化(林鸿潮)

公共应急管理机制的法治化(林鸿潮)

  • 字数: 22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林鸿潮 著 著作
  • 商品条码: 978756095831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定价:¥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2003年以来,学术界对应急法的研究大致上分为两个阶段。靠前阶段从2003年SARS危机到2007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颁布施行,其研究以SARS对我国应急法制的>中击为契机,反思当时应急法制体系的弊端,为制定一部公共应急领域的基本法而努力。第二阶段从2008年至今,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施行后发生的重特大突发事件应对为基础,重点研究当前的应急法制体系存在的不足和完善对策。本书属于后者。
    本书提出的核心观点是重新认识应急法的性质和任务。提出在以“一案三制”为主体的我国公共应急体系中,应急机制是核心。应急机制是人类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沉淀下来的相对固定的策略和方法,应急法制的本质就是应急机制主体内容的法律表现形式。本书选择了当前较为突出的若干问题加以研究,这些问题是在新近的一系列重特大突发事件中被陆续发现的。在本书中,这些问题基本上按照“一案三制”这种约定俗成的线索排列,它们包括:应急预案的法律性质、效力和建设方针,应急体制的再改革及其法律问题,危机预控、应急决策、信息公开、应急结束、应急救助等应急管理机制中的法律问题,应急法制在很好规突发事件背景下的重构,以及应急基本法的地方实施性立法问题等。
    在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本书作者还对南方大雪灾、汶川大地震等重特大突发事件做过个案分析,在某些突发事件发生地进行过实地调研,由此形成的案例分析报告和实证调查报告,作为本书的附录,也是其不可分割白勺绸瞄部分。
作者简介
林鸿潮,男,汉族,广东省揭西县人,1979年11月生。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讲师、博士后,法学博士。应急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兼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行政法研究所研究员。    长期从事行政法学与公共应急管理的交叉研究,在这―领域,曾先后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务院法制办委托项目、国务院应急办委托项目等课题的研究,主持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项目的研究。近年来,先后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修正案)、《北京市实施办法》等应急立法的起草或论证工作。    在《中国行政管理》、《法学家》、《法商研究》、《法学》、《行政法学研究》、《社会主义研究》等刊物上发表文章50余篇,其中有多篇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转载;主编、合著、参编各种著作、教材近20部。
目录
第一部分  理论探讨
  第一章 导论:论公共应急管理机制的法治化――兼辨“一案三制”
    第一节 “一案三制”考辨
    一、应急机制
    二、应急体制
    三、应急法制
    四、应急预案
    五、小结
    第二节 公共应急管理机制法治化的目标
    一、旧说
    二、新说
    第三节 应急管理机制法治化的重点
    一、应急指挥机构的设置
    二、应急保障体系的强化
    三、应急决策制度的建立
  第二章 应急预案:性质、效力与建设方针的重构
    第一节 应急预案的本质属性
    一、从两个事例说起
    二、应急预案的本质及其在我国的异化
    第二节 高阶应急预案的内在结构与规范效力
    一、对50部高阶预案的实证分析
    二、高阶预案的规范效力
    第三节 对高阶应急预案合法性的重构
    一、高阶预案的规范形式和法律位阶
    二、高阶预案全本的公布及其法律效力
    三、法律规范和法律实施方案在高阶预案中的组合方式
    第四节 低阶预案的虚化与我国应急预案体系的功能分化
    一、低阶预案的虚化
    二、我国应急预案体系的功能分化
    三、低阶预案的完善
    四、结论
  第三章 应急体制:再改革的任务及其法律问题
    第一节 我国的公共应急体制改革及其不彻底性
    一、SARS危机暴露的应急体制问题
    二、当前的应急体制改革及其局限性
    第二节 非政府力量的参与和多元化应急组织体系的建立
    第三节 应急指挥体系与“条块分割”的彻底解决
    一、“特殊条块”问题
    二、“块外有块”问题
    三、“条外有条”问题
    第四节 应急管理的权责重心和纵向府际关系
    一、应急管理权责重心的确定
    二、应急管理中的纵向府际关系
  第四章 危机预控:概念、功能与具体措施
    第一节 危机预控的概念辨析与功能分析
    一、危机预控的提出
    二、危机预控与其他概念的辨析
    三、危机预控的功能分析
    第二节 危机预控的具体措施
    一、调集必要的应急资源
    二、有重点地强化某些日常工作
    三、对公众进行避险指导
    四、直接采取避险措施
    第三节 明确危机预控环节的法律意义
第五章 应急决策:非常规条件下的挑战与法律上的制度保障
第六章 信息公开:突发事件应对中的特殊矛盾及其平衡
第七章 应急结束:立法上的制度设计与个案中的判断规则
第八章 应急救助:宪法上的权利基础与法律上的制度构建
第九章 应急法制:非常规突发事件背景下的反思与重构
第十章 地方立法:必要性、立法重点与局限性
第十一章 南方雪灾与公共应急“一案三制”反思
第十二章 行政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汶川地震恢复重建规划引出的思考
第十三章 政府应急能力建设及其自我认知调查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