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六朝佛教思想研究

六朝佛教思想研究

  • 字数: 26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齐鲁书社
  • 作者: (日)小林正美 著 王皓月 译
  • 商品条码: 9787533326890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14
定价:¥3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六朝时代是文人士大夫们深入接触、接受佛教思想的时期,本书即选取了此一时期的部分代表性人物,如庐山慧远、竺道生、宗炳、颜延之、智凱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与传统“儒教”、道家思想、道教之间的关系,深入考察分析了他们的佛教思想,由此完整地勾勒出了六朝时代佛教接受史的轮廓。
作者简介
小林正美(KOBAYASHI Masayoshi),1943年生,现任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学术院教授,文学博士(早稻田大学)。1983~1985年为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专著有《六朝道教史研究》(创文社,1990年,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中文版])、《六朝佛教思想研究》(创文社,1993年)、《中国的道教》(创文社,1998年;齐鲁书社,2010年[中文版])、《唐代的道教与天师道》(知泉书馆,2003年),编著有《道教斋法仪礼的思想史研究》(知泉书馆,2006年),并发表有多篇关于佛教、道教的论文。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中国接受大乘佛教的过程中儒教的作用
一、序言
二、佛教信奉者的协调儒佛的态度
三、慈悲与仁
四、大乘的救济论与儒教
五、结语
第二章 庐山慧远的佛教思想
Ⅰ 轮回报应的思想
一、序言
二、三世因果的理法
三、烦恼与轮回
四、轮回报应之教与宗教上的自觉
五、涅?之教与天地、帝王的德化
六、结语
Ⅱ 《沙门不敬王者论》的思想
一、序言
二、《沙门不敬王者论》的成书
三、在家篇
四、出家篇
五、求宗不顺化篇
六、体极不兼应篇
七、形尽神不灭篇
八、结语
第三章 竺道生的佛教思想
Ⅰ 大乘观与小乘观
Ⅱ 实相与空
Ⅲ 顿悟成佛说
一、序言
二、谢灵运《辩宗论》中的顿悟义
三、迷与悟
四、理与言
五、一乘思想与顿悟成佛说
六、无生法忍与顿悟
七、结语
Ⅳ 一阐提成佛义
第四章 宗炳的神不灭的思想
一、序言
二、神与形
三、轮回的主体与法身
四、西方净土与往生
五、法身说的形成
六、般若的空与不灭的神
七、结语
第五章 颜延之的儒佛融合论
一、序言
二、何承天《达性论》中三才的人与众生
三、儒佛融合论第一种类型
(一)儒佛融合论第一种类型
(二)三才合德义
(三)“众生”义
四、儒佛融合论第二种类型
(一)佛教的报应说与儒教的应报说
(二)佛教的不杀生戒与儒教的爱护生类的思想
五、结语
第六章 智□的忏法的思想
Ⅰ 作为三昧法的忏法
一、序言
二、四种三昧与忏法
三、法华忏法
四、方等忏法
五、请观世音忏法与金光明忏法
六、结语
Ⅱ 奉请三宝的仪式与道教的醮祭
一、序言
二、奉请三宝的仪式及其目的
三、奉请三宝的由来
四、道教的醮祭
五、奉请三宝与奉请天真
六、智颉与道教
七、结语
附:东晋、南朝时期“佛教”和“道教”的称呼的确立与贵族社会
一、序言
二、“佛道”与“佛法”
三、“佛教”的称呼的确立
四、从“五斗米道”、“黄老道”到“道教”
五、梁代的“三教”与北周的“三教”
六、结语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