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汉字里的中国

汉字里的中国

  • 字数: 195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王紫微,王木民 著
  • 商品条码: 978756802678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8
定价:¥3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王紫微、王木民著的《汉字里的中国》以汉字为纲,织中国文化之网。选取了拥有中国文化代表意义的80个汉字,涵盖天地自然、人伦修养、礼乐宗教、物质文明四大主题,力求展现一幅中国文化的生动图景。
对于每一个汉字的解说,分为“字义溯源”和“文化体悟”两部分:
“字义溯源”包括汉字的字形源流和字义演变,同时也介绍相关的文字知识,使读者对汉字的历史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文化体悟”则围绕汉字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展开,一方面梳理其历史脉络和精神内涵;一方面贯通古今,寻找每个汉字的现实落点,阐释古代文化的当下价值、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王紫微,1984年10月生于北京。2003年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2007年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专攻古代文学,获魏晋隋唐方向硕士学位、先秦两汉方向博士学位。爱好旅行、写作、绘画,致力于结合学术研究、用文学和美术的形式深入浅出地再现历史,赋予今人对古代文明的想象和新知。
王木民,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专业博士,著有《诗词写作入门》等作品。
目录
壹 汉字里的天地自然
天(地):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003
阳(阴):太极生两仪 /006
圆:行走在时间的齿轮上 /010
中:为天地立心 /013
山:诗意地栖居 /016
水:以柔克刚的哲学 /019
土:从“土地”到“土气” /023
金:最坚固的感情 /026
木:生命的象征 /029
火:点燃人类文明 /032
风:《诗经》的教化 /035
田:归去来兮 /038
禾:吉祥的寓意 /041
东:初日照高林 /044
春:一年之计在于春 /047
秋:哪堪风雨助凄凉 /050
贰 汉字里的操行修养
仁:爱他人就像爱自己 /055
义:“超我”的人格 /058
礼:人欲的对立面 /061
智:不惑于事 /064
信:问心无愧 /067
孝:陪伴,顺应 /070
敬:虚怀若谷 /073
忠:民族的脊梁 /076
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079
真:时间会证明一切 /082
善:人类活动的黏合剂 /085
美:一口羊肉的简单幸福 /088
和:人心齐,泰山移 /091
淡:平常心是道 /094
羞:唤醒道德感 /097
悟:柳暗花明又一村 /100
叁 汉字里的社会民生
士:任重而道远 /105
农: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 /108
工:技术的革命 /111
商:我本诚信 /114
兵:同心戮力 /117
文:锦绣华章 /120
武:不战而屈人之兵 /123
侠:不仅仅是虚构 /126
帝:人间主宰 /129
王:以德服人 / 132
名:勿为所累 / 135
祖(宗):传承的动力 / 138
家:温馨的港湾 / 141
丰:天下大同 /144
乐:从声音到心情 /147
寿:增加生命的容量 / 150
肆 汉字里的宗教文化
祭(祀):在共同记忆中建立信仰 /155
社:国泰民安,江山永固 /158
祝:神圣的祷告 /161
福:求神不如求己 /164
龙:融合的图腾 /167
凤:百鸟来朝 /171
儒:德不孤,必有邻 /175
道:无为而无不为 /178
佛:轮回,因果 /181
神:头上三尺有神灵 / 184
圣:道德的 /187
仙:一生好入名山游 /190
巫:与神对话的人 /193
鬼:人心的镜子 /196
精: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199
气:阴阳和而万物生 /202
伍 汉字里的物质文明
耕: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207
车:速度的反思 /210
衣:第二层皮肤 /214
冠:身份的标签 /218
财: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221
宝:“宝”贵在“藏” /224
玉:温润近人 /227
宫:前朝后寝 /230
灯:光明来之不易 /233
书:当提笔写字已成往事 /236
册:文化的载体 /239
食:圣人不贪吃 /242
丝:不离不弃 /245
瓷:中国的名片 /248
茶:学会慢生活 /251
香:“嗅”出人格之美 /254
索引 /257
摘要
前言汉字作为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文字,它的产生和演变体现了先民的智慧和思维方式,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象征元素,也是中国 人最显著的一张名片。在悠久的历史传承中,汉字所承载的文化意 义不断丰富、深化,借助汉字,我们可以窥见中华大地上的时空变 迁,体会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内在魅力。汉字演变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甲骨文。甲骨文流行于殷商时期,是镌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第二个阶段是金文。金文主要存在于西周时期,是铭刻于青铜器上的文字。第三个阶段是大篆。大篆又称“籀文”,产生于西周晚期,以 战国秦献公时的“石鼓文”为代表。第四个阶段是小篆。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推行的文字,它 比大篆更加符号化、标准化,为汉字定型奠定了基础。第五个阶段是隶书。隶书盛行于汉代,它变篆书的“圆笔”为“方笔”,确定了汉字的方块造型。第六个阶段是楷书。楷书在汉魏六朝时期由隶书变化而来,更 趋简化,横平竖直,被誉为“字中楷模”,使用至今。本书以汉字为纲,织中国文化之网。书中选取最具中国文化代 表意义的 80 个汉字,涵盖天地自然、操行修养、社会民生、宗教文化、物质文明五大主题,力求向读者展现一幅中国历史文化的生动图景。对于每一个汉字的解说,分为“字义溯源”和“文化体悟”两部分:“字义溯源”部分主要分析汉字的字形源流和字义演变,同时 也介绍相关的文字知识,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收到举一反三 的效果,对汉字的历史获得一个较全面的了解。“文化体悟”部分则围绕汉字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展开,一方面 梳理其历史脉络和精神内涵,另一方面贯通古今,寻找每个汉字的 现实落点,阐释古代文化的当下价值、现实意义,为读者增添生活 的智慧。除此之外,本书还为每个汉字编配了精美插图,让读者在领略厚重的汉字文化的同时,能够置身于一种审美体验中,更直观、更 深刻地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和民族传统。古为今用,开卷有益。这本小书可以作为学生的课外读物,也可供广大中国文化和汉字爱好者阅读、参考。我们衷心期待您通过 本书收获新知识、打开新眼界、引发新思索。作者2017 年 3 月于北京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