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重构:三网融合对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影响

重构:三网融合对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影响

  • 字数: 233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作者: 何志武 著作
  • 商品条码: 9787568012881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191
定价:¥3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概念提出到实质推进、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要素、内容、流程、方式等发生了全面的变化,进行了全面重构,“三网融合”塑造了一种全新的媒介环境,也必然带来传播观念的全面变革。电视的概念、电视新闻线性和单向传播模式、传播过程中把关人的角色、电视新闻的传播主题以及电视新闻的传受关系等都正在发生蜕变。由此也提出了新的传播语境下一系列亟待厘清的问题,何志武编著的《重构--三网融合对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影响》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思考和探讨。
作者简介
何志武 男,1964年生。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中国新闻教育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研究方向:电视与新媒体、政治传播、新闻实务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和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三网融合’与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研究”、“大众媒介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机制研究”等。编著《大众媒介与公共政策》、《新闻采访》、《电视新闻采写》、《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视听评论》等专著和教材。在《新闻与传播研究》、《现代传播》、《国际新闻界》、《新闻大学》等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
目录
第一章  平台机遇:“三网融合”与广播电视发展的语境重构
第一节  “三网融合”概念界定及技术特点”
第二节  “三网融合”的现实意义
第三节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的有效推进
第四节  “三网融合”下广播电视传播的平台机遇
第二章  要素重构:电视新闻传播理念的挑战与重塑
第一节  电视概念的重塑:被增强的媒介形态
第二节  电视新闻定义的扩展:内涵特质与外延空间的提升
第三节  电视新闻价值:多元判断标准下的取与舍
第四节  电视新闻“把关人”:消匿还是强化?
第三章  多元汇聚:电视新闻信源结构的全面变革
第一节  “三网融合”下广播电视新闻信源的结构变革
第二节  “三网融合”下广播电视新闻的新信源――民间影像
第三节  “三网融合”下广播电视新闻信源变革的动因
第四节  “三网融合”下广播电视新闻的政府信源
第五节  “三网融合”下广播电视新闻的企业信源
第六节  “三网融合”下广播电视新闻信源结构的优化
第四章  整合把关:职业记者角色与职能的转型
第一节  广播电视记者的角色定位与职能
第二节  “三网融合”下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新特点
第三节  “三网融合”下广播电视记者传播方式的变化
第四节  “三网融合”下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职能调整
第五章  流程再造:内容生产的全面拓展与延伸
第一节  “三网融合”下广播电视新闻内容生产新机制
第二节  “三网融合”下广播电视新闻内容制作新特点
第三节  “三网融合”下广播电视新闻内容体系的建构
第四节  新闻题材:海量的内容资源
第五节  新闻视角:全景的公民视域
第六节  节目形态:多样化的表现
第七节  新闻舆论:开阔的话语空间
第六章  身份转变:被动的受众变身积极的用户
第一节  电视媒体受众观的转变
第二节  电视媒体受众收视行为的转变
第三节  受众的细分,融合平台多样满足
第四节  受众的聚合,构建新的公共领域
第七章  自律他律:“三网融合”下新闻传播的规制创新
第一节  广播电视新闻传播规制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广播电视新闻传播规制的目的与原则
第三节  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主体规制
第四节  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内容规制
第五节  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受众规制
结语:以关系重构提升电视新闻传播的品质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