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神奇智慧的古汉字

神奇智慧的古汉字

  • 字数: 24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作者: 刘东 著
  • 商品条码: 978750355657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4
定价:¥4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世界古代存在过古中华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玛雅文明五大古老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至今只有古中华文明硕果仅存,而其他四大古文明早已消失殆尽。其他四大古文明的文字载体也早已消失,在其文化废墟上生长出今天的拼音文字,而其古文字成为当今世人难以弄懂的古董。只有古中华文明及其载体——古汉字,至今活在中华民族的心中,并且依然生机盎然,具有远大辉煌的发展前途。 当今世界上流行的拼音文字只是人们发音的记录,拼音文字本身不具有科学性。古汉字与拼音文字有很大的不同,她不是声音的记录;中国境内数以千计的不同方言,对同一个汉字有诸多种的读音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古汉字中有数百个简单的象形字,它们就是汉字中的偏旁部首。现在的汉字字典中认可的有300个偏旁部首,在以往古汉字研究书中则有近500个偏旁部首。这些偏旁部首其外观都有具象性,即是自然界某些具体事物的外在表象,它们往往是看得见、摸得着、闻得到的,在汉字中,这些象形字被称为“文”。而这300来个“文”,通过两个以上偏旁部首(也可称为“文”)的科学组合而成的则是“字”,则占汉字中的绝大多数。可以说“字”不是“象形字”,但是,“字”却具有“象形字”的象形特点,不过汉字虽然具有这种特点,却不可称之为“象形字”,因为,它们不是个别的具体意义上的象形,而是一般的、普遍意义上的“象形”。换言之,这些“字”本身,它们中的任何一个字都不是某个具体事物的象形,而是一群或者一类事物的共同特色或者是“共性”。如同“男”字,表示的不是个别的、具体的男,而是一群耕种在田间的男性的共同特征。因此,简单称汉字为象形字,就是以偏概全,或者张冠李戴了,是对汉字一种不科学的称呼。根据我的研究结果,我更愿意称汉字是“理性字”,一种从感性具体上升到理性具体的字。关于这个结论,因为涉及一个复杂的哲学概念,我建议各位读者去看一下我在书中的“古汉字中的大量的字是理性字”的阐述。
目录
目 录 序Ⅰ 第一编 古汉字字义及其造字基本规律概述 第一章 各种文明阶段对古汉字形成的影响 第一节 古汉字发端于原始社会游猎阶段 第二节 大量的古汉字在农耕阶段中形成和完善 第三节 古汉字在现代从嫌弃到巨大的“复兴” 第二章 关于古汉字造字基本规律的概述 第一节 古汉字的“象形”和“拟声” 第二节 古汉字体现了人类先是认识自己和亲人,而后认识外部 世界的认知规律 第三节 古汉字体现出人们对自然界的逐步认识 第四节 古汉字对客观世界复杂事物和主观世界抽象事物的理性 认知 第三章 古汉字中的大多数是“理性字”及其神奇智慧 第一节 古汉字中的大量的字是“理性字” 第二节 古汉字中“理性字”的神奇智慧 第三节 古汉字组字的基本规律——形象具体部首奇妙组成汉字 第四章 繁体字与简体字的字义优劣对比,提倡识繁写简 第一节 简论简体字的历史功过 第二节 繁体字与简体字字义上优劣对比的实例 第五章 古汉字要与时俱进,走改革发展之路 第一节 汉字数量远低于西文,掌握造字规律就容易学习和 使用汉字 第二节 古汉字要与时俱进,走改革发展之路 附 注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编 古汉字字义及其造字基本规律的实证举例 第一章 国家和家庭 國(国) 家 男 女 父 母 子 孫(孙) 閨(闺) 京 景 第二章 婚姻和生育 婚 嫁 取 娶 喜 妻 婦(妇) 每 且 而 租 宜 誼(谊) 需 儒 始 第三章 经济贸易 貧(贫) 窮(穷) 富 裕 貿(贸) 易 利 益 貨(货) 買(买) 寶(宝) 第四章 科学文化 科 學(学) 分 析 綜(综) 合 戲(戏) 劇(剧) 第五章 伦 理 善 惡(恶) 辱 美 私 公 第六章 自然界 突 鮮(鲜) 詳(详) 隹 集 唯 鯨(鲸) 龍(龙) 辰 進(进) 秋 卯 圭 桂 斤 斫 澤(泽) 重 種(种) 雨 雪 第七章 人类活动 養(养) 新 初 聊 思 言 誠(诚) 論(论) 誓 許(许) 羅(罗) 乳 俘 幸 譯(译) 愁 第八章 宗 教 祥 福 祖 宗 誣(诬) 靈(灵) 詩(诗) 時(时) 侍 恃 峙 附 件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