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国外马克思主义概论(第二版)

国外马克思主义概论(第二版)

  • 字数: 423
  • 出版社: 北京大学
  • 作者: 韩秋红、孙颖 著
  • 商品条码: 9787301351079
  • 版次: 2
  • 开本: 16开
  • 页数: 398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外马克思主义概论》的增订版,第一版《国外马克思主义概论》是马克思主义专业教材及思政教材,是一流本科课程的配套教材,主要面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本科生与研究生。 本书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分期、代表人物、主要观点进行系统性、知识性梳理,整体回顾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百年历程与基本逻辑线索,强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方法的基准性,明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空间与思想理论局限。本书更加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性地位在教材编写中的贯穿性,尤其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对国外马克思主义进行更为科学的评估与介绍,新版教材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科生、研究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深入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面了解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发学生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旨趣与理论探索。
作者简介
韩秋红 ---------------------------- 韩秋红,东北师范大学二级教授、仿吾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首批一流本科课程主讲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宝钢奖优秀教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主持人、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国家社科文库入选者;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吉林省第九、十、十一届政协委员;现任东北师范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外国哲学重点建设学科方向负责人,吉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常务理事等。 著有《国外马克思主义概论》《现代西方哲学概论》《西方哲学的人文精神》《现代性的迷思与真相》《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批判》等十余著作,主编“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丛书”(共10部)等。围绕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经验、范式转型、中国化进程与方式的研究主题,在CSSCI级别以上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 孙颖 ---------------------------- 孙颖,东北师范大学师资博士后。
目录
目  录 导  论…………………………………………………………………… 001 一  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分期………………………………… 002 二  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特质………………………………… 005 三  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学意义………………………………… 009 四  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学方法………………………………… 015 第一专题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 019   第一章 卢卡奇: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开创者 ……………………… 024 一  物化批判理论………………………………………………… 026 二  总体性辩证法………………………………………………… 031 三  无产阶级阶级意识…………………………………………… 035   第二章 葛兰西:夺取文化领导权 ………………………………… 043 一  东西方社会结构差异………………………………………… 045 二  文化领导权理论……………………………………………… 048 三  实践哲学……………………………………………………… 054   第三章 柯尔施:马克思主义与哲学 ……………………………… 062 一  “柯尔施问题” ……………………………………………… 064 二  马克思主义和哲学…………………………………………… 067 三  对“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的批判 …………………………… 070 第二专题  法兰克福学派……………………………………………… 073   第四章 霍克海默、阿多诺:社会批判理论 ……………………… 077 一  批判理论对传统理论的批判………………………………… 079 二  启蒙辩证法…………………………………………………… 084 三  否定辩证法…………………………………………………… 090   第五章 马尔库塞:大众文化批判理论 …………………………… 097 一  单向度的人…………………………………………………… 099 二  压抑性心理机制……………………………………………… 103 三  审美救赎……………………………………………………… 108   第六章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 ………………………………… 113 一  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 …………………………… 115 二  交往行为理论………………………………………………… 119 三  重建历史唯物主义…………………………………………… 121   第七章 罗萨:加速社会批判理论 ………………………………… 127 一  现代社会的加速主义………………………………………… 129 二  去同步化与新异化…………………………………………… 133 三  建构共鸣关系………………………………………………… 137 第三专题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145   第八章 高兹:经济理性批判 ……………………………………… 153 一  经济理性与生态危机………………………………………… 154 二  生态理性取代经济理性……………………………………… 158 三  生态政治学与生态社会主义………………………………… 160   第九章 奥康纳:资本主义双重矛盾批判 ………………………… 165 一  自然与文化的关系…………………………………………… 166 二  资本主义双重矛盾…………………………………………… 170 三  生态政治斗争………………………………………………… 172   第十章 福斯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学阐释 ……………………… 176 一  经典马克思主义文本中的生态学意蕴……………………… 178 二  “物质变换断裂”的自然观 ………………………………… 180 三  “环境无产阶级”的“生态转型运动” ……………………… 183   第十一章 佩珀:“弱”人类中心主义 …………………………… 187 一  人与自然的关系……………………………………………… 188 二  “弱”人类中心主义 ………………………………………… 192 三  建构生态社会主义…………………………………………… 195 第四专题  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 201   第十二章 麦金农:性别分析方法 ………………………………… 210 一  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嫁接……………………………… 211 二  从阶级分析法到性别分析法………………………………… 216 三  迈向女性主义的统治理论…………………………………… 219   第十三章 弗雷泽:性别正义论 …………………………………… 225 一  揭露非正义的性别秩序……………………………………… 227 二  反抗不正义的斗争途径……………………………………… 230 三  建构“再分配-承认-代表权”范式 ………………………… 237   第十四章 巴特勒:颠覆性别身份 ………………………………… 246 一  瓦解 sex / gender 二元结构 …………………………………… 247 二  颠覆性别身份………………………………………………… 250 三  重构主体……………………………………………………… 255 第五专题  当代西方激进左翼的“共产主义”构想 ………………… 261   第十五章 巴迪欧:“共产主义假设” …………………………… 271 一  资本与虚无…………………………………………………… 272 二  事件哲学……………………………………………………… 275 三  走向人的联合………………………………………………… 280   第十六章 哈特、奈格里:“共有的共产主义” ………………… 286 一  “帝国”新政治秩序 ………………………………………… 288 二  “诸众”作为政治主体 ……………………………………… 291 三  “出离”资本关系 …………………………………………… 295 四  “共有体”社会建构 ………………………………………… 297   第十七章 朗西埃:“感知共同体” ……………………………… 301 一  什么是政治? 政治的哲学话语……………………………… 303 二  非政治性的“共同体” ……………………………………… 310 三  在“歧义”中生成“感知共同体” …………………………… 316 第六专题  当代空间批判理论………………………………………… 325   第十八章 哈维:历史-地理唯物主义 …………………………… 335 一  空间与社会历史的关系……………………………………… 337 二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理景观 ………………………………… 342 三  历史-地理唯物主义与希望的空间 ………………………… 351   第十九章 卡斯特:空间二元结构批判 …………………………… 358 一  资本主义城市空间危机……………………………………… 360 二  城市社会运动与阶级斗争策略……………………………… 366 三  网络信息体系与二元结构…………………………………… 371   第二十章 苏贾:空间正义批判 …………………………………… 377 一  “历史—地理—社会”三元辩证法 ………………………… 378 二  “第三空间”认识论 ………………………………………… 382 三  实现空间正义………………………………………………… 387 后  记…………………………………………………………………… 393 再版后记………………………………………………………………… 397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