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近代报刊谐文文体研究

中国近代报刊谐文文体研究

  • 字数: 229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杜新艳|总主编:段吉方//蒋寅
  • 商品条码: 978752273162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0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关注中国文学领域 中被压抑的“诙谐文学”传统 ,“谐文”与俳谐文、讽喻文 、谐杂文、幽默文、滑稽文 、游戏文章等二系列概念相 关而各有侧重。本书在描述 “谐文”概念、谐文的历史源 流、近代报刊谐文总体风貌 的基础上,也考察了其所依 托的文体类型、文体风貌和 文章风格,在分析谐文与新 闻结合的特性中体现了近代 谐文在文体依托、文学风格 、语言特征、表现形式、审 美旨趣等方面的文体特性。
作者简介
杜新艳(1979-),女,博士,199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并入选文史哲实验班,接受文史哲综合训练,2001年获文学学士学位;自2001年至2009年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近代文学方向攻读研究生,师从夏晓虹教授,分别获文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09年入职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6年获近代文学副教授专业技术职称。曾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发表《晚清报刊诙谐文学与谐趣文化潮流》,在《读书》发表《晚清女性死亡的叙事》《近代“笔墨生涯”的荣乐与哀痛》,在《学术月刊》发表《从张园助赈会看<自由谈>谐文和新闻的互文与对话》,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庄与谐的钟摆:晚清民初文化氛围的变动》等学术论文十余篇。曾主编《生活于趣味》(北京大学出版社),参与编写《中国散文通史》(杨联芬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中国小说欣赏》(陈平原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十世纪天津文学期刊史论》(鲍国华主编,山东画报出版社),《文章语言与文学体式》(夏晓虹、王风合编,安徽教育出版社)等。主持完成教育部和广东省科研项目各一项,参与国家社科项目多项。
目录
近代报刊谐文文体研究 第一章 “谐文”概念及其历史源流 第一节 “谐文”概念初起 第二节 《文心雕龙·谐隐》与谐文的文体确立 第三节 “谐文”历史溯源 第二章 “谐文”的七个维度与相关概念 第一节 游戏文章与创作心态上的“以文为戏” 第二节 “讽谕文”与创作目的之讽谕讥刺 第三节 “诙谐文”“幽默文”与接受心理上的迎合读者 第四节 “俳谐文”“俳文”与文学风格的诙谐趣味 第五节 “滑稽文”与表现方法的荒诞乖讹 第六节 “杂文”“谐杂文”强调文体上依托杂糅各体等特征 第七节 “谐文”“谐谈”与文本语言之雅俗共赏 第三章 清末民初报刊谐趣化潮流 第一节 潜滋暗长:近代报刊谐趣文化的萌兴 第二节 推波助澜:晚清报章的谐趣化倾向 第三节 兴风起浪:民初报刊谐趣化大潮 第四章 谐文的文章体式与表达艺术 第一节 近代报刊谐文文体概貌 第二节 谐文的艺术特征 第五章 谐文与新闻的联姻——以《自由谈》为中心 第一节 谐文与新闻的互文性 第二节 谐文对新闻的软化 第六章 近代“谐文”的文体特性与文学史意义 第一节 诙谐作为文艺美学范畴的“第二性” 第二节 近代报刊谐文的文学史价值 第三节 近代报刊谐文的文体特性——文学生产的“剩余写作”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