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清代蒙古族诗人汉文创作传播研究/元明清蒙汉文学交融文学研究丛书

清代蒙古族诗人汉文创作传播研究/元明清蒙汉文学交融文学研究丛书

  • 字数: 245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邢渊渊|
  • 商品条码: 978752273319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5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传播为视角,依 据清代蒙古族诗人的汉文创 作活动分析了蒙古族诗人的 心态动机、行为方式及世人 对诗人形象的接受、影响。 清代蒙古族诗人的文学传播 活动展现了诗人的精神追求 ,保证了作品价值的实现, 帮助诗人在清代文学舞台上 占有一席之地。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外推力:社会空间与蒙古族诗人汉文创作传播生成 第一节 宫廷政治空间:创作传播的直接推动力 第二节 社会公共空间:创作传播的间接推动力 第三节 文化消费空间:创作传播的辅助推动力 第二章 内驱力:士之信念与蒙古族诗人汉文创作传播生成 第一节 士的身份追求:认知内驱力与创作传播 第二节 士的理想追求:自我提升内驱力与创作传播 第三节 士的生活追求:附属内驱力与创作传播 第三章 诗仕互融:乾嘉诗坛的一种文学传播趋向 第一节 诗仕互融的历史渊源 第二节 乾嘉诗仕互融的新变及表现 第三节 八旗诗人的诗仕互融趋向 第四章 以诗助仕:法式善的仕途心态与传播行为 第一节 仕途“扬名”心态 第二节 仁宗“沽名”说再辨 第三节 法式善仕途中的文学传播行为 第五章 以仕助诗:法式善的创作心态与诗歌传播行为 第一节 诗途“主盟”心态 第二节 人际传播:诗学播布的主要方式 第三节 出版传播:诗学播布的辅助方式 第四节 场所传播:作为文学公共领域的诗龛 第五节 图像传播:诗人生活的拟态化传播 第六节 对诗人形象的认同与批评 第六章 诗随仕动:道咸同政坛诗人的仪式化人际传播 第一节 成为仪式:诗随仕动趋向的形成 第二节 进入仪式:蒙古族诗人酬唱中的诗随仕动 第三节 仪式的反馈:诗随仕动对蒙古族诗人的作用及意义 第七章 功利的仪式:柏莅的心态与诗歌传播行为 第一节 积极的仕进者:柏葰的传播心态 第二节 功利性酬唱往来:为仕进服务的传播行为 第三节 对柏葰形象的接受与传播 第八章 情感的仪式:瑞常的心态与诗歌传播行为 第一节 官场“异客”:瑞常的传播心态 第二节 情感性酬唱往来:为情感世界服务的传播行为 第三节 对瑞常形象的接受与传播 第九章 避新守旧:媒介变革时代蒙古族诗人的传播选择 第一节 避“新”:新媒介时代蒙古族诗人的离场 第二节 守“旧”:蒙古族诗人对固有传播策略的坚持 第三节 “共有”之维护:避“新”守“旧”的目的及动因 第十章 旧中缀新:延清的心态与诗歌传播行为 第一节 理性的观察者:延清的传播心态 第二节 纪实型传播:典型事件与延清的传播行为 第三节 集纳式传播:文化事件与延清的传播行为 第四节 点染“新媒体”色彩的传播行为 第五节 对延清形象的接受与传播 第十一章 新中承旧:三多的心态与创作传播 第一节 积极的实践者:三多的传播心态 第二节 两级传播:杭州文人圈与三多的传播行为 第三节 “炒作”传播:报纸与三多的传播行为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