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生活美学(现代性批判与重构审美精神)/走进哲学丛书

生活美学(现代性批判与重构审美精神)/走进哲学丛书

  • 字数: 283
  • 出版社: 北京师大
  • 作者: 刘悦笛|
  • 商品条码: 978730329516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80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艺术与生活的关 系这一古老而又常论常新的 问题作为中心内容,对西方 从古至今最重要的哲学家、 美学家的这一思想观点及其 发展的历史过程和逻辑关系 ,加以系统地疏理、论述和 批判,在批判的基础上综合 出新,重构审美精神。启蒙 时代以来,随着文化领域的 理性分化,本来密切相联的 科学、道德、艺术发展为相 互绝缘、不相往来的独立领 域,各自探讨自己的问题。
作者简介
刘悦笛,生活美学倡导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团荣誉委员,美国富布莱特访问学者,辽宁大学生活美学研究院院长,曾任纽约城市大学及韩国成均馆大学客座教授、国际美学协会(IAA)总执委、中华美学学会理事等。著/编有《生活美学》、《分析美学史》、《当代艺术理论》、《生活中的美学》、《生活美学与艺术经验》、《艺术终结之后》、《视觉美学史》、《英美分析美学史论》、《世界又平又美》、《东方生活美学》等;译有《美学、心理学和宗教信仰的演讲与对话集》(维特根斯坦)、《艺术及其对象》(沃尔海姆)等。
目录
导论 一、缘起:“现代性”的启蒙裂变 二、审美精神作为“应当如此”生活之象征 三、立论的三重障碍 四、方法论:“批判的解释学” 第一章 “艺术否定生活论”省思 一、艺术何以否定生活 二、“审美乌托邦”缘何衰微 三、理论困境:艺术自律论与主体性美学 四、历史境遇:艺术生活化与生活艺术化 第二章 当代审美泛化:“后现代”的美学特质 一、当代文化的“超美学”转向:“日常生活审美化” 二、前卫艺术的“反美学”取向:“审美日常生活化” 三、泛审美现代性·批判启蒙现代性·全面的现代性 四、后现代主义深植于“泛审美现代性”当中 第三章 回归“生活世界”:思维范式的翻转 一、加法和减法:两种否定生活的历史 二、回到马克思原点:“生活实践”的现代奠基 三、走向生活的“现代美学”基本路向: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杜威 四、结论:美学回归生活何以可能 第四章 建构“生活美学”本体论 一、“美是生活”:一种旧命题的新阐释 二、美的活动:在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之间 三、来源与呈现:美与生活的日常连续性 四、内在的超逾:美与生活的非日常张力 五、回到“本质直观”:美的活动之为“本真生活”原发状态 六、“外展的臆断”:美的日常生活“语用学”维度 七、结论:美与生活的“对话辩证法” 第五章 美的“生活真理”意蕴 一、“真理符合论”及其对美的拒斥 二、几种“美的真理观”:尼采、海德格尔、伽达默尔 三、美与真理的相互拓展及其多义性 四、美的真理:共识观与解释学的统一 五、结论:美是“生活真理”的直观显现 第六章 美的“伦理生活”之维 一、“伦理自由观”及其与美的亲合 二、几种“伦理审美观”:康德·维特根斯坦.福柯 三、审美伦理:走向一种具体自由观 四、从“审美共通感”到“情感共同体” 五、结论:美学是未来的“生活伦理”学 结语 “现代审美精神”的重构 修订版后记 全球与地方:“生活美学”二十年 附录 “实践美学”与“生活美学”对话录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