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美国征信史

美国征信史

  • 字数: 332
  • 出版社: 中国金融
  • 作者: (美)乔希·劳尔|译者:刘新海//刘志军
  • 商品条码: 978752201365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66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最早的消费者征信机构出现在1870年代,并迅 速积累了大量个人信息档案。如今,三个领先的征 信机构已成为现代生活中最强大的商业机构之一, 但我们对其并不熟悉,甚至是一无所知。益博睿 (Experian)、艾奎法克斯(Equifax)和环联 (TransUnion)都是市值数十亿美元的公司,它们 跟踪我们的动向、消费行为和金融财务状况。这些 数据用于预测我们作为借款人的风险,并在从保险 、市场营销到就业和住房等广泛的背景下判断我们 的信用和价值。 在《美国征信史》这本书中,第一个全面介绍 地征信机构这个至关重要的美国机构的综合历史, 乔什·劳尔(Josh Lauer)教授探索了征信(信用 报告)行业从19世纪起源到成为现代消费者数据行 业的兴起和演变。通过揭示早期信用报告网络的先 进性,《美国征信史》强调了商业监控在监控美国 人的经济生活中所起的领先作用——在国家监控系 统出现之前。劳尔(Lauer)教授绘制了征信(信用 报告)行业从一个依靠消费者的个人知识的行业如 何发展为使用复杂算法确定一个人的信用水平 (Creditworthiness)的行业。最终,劳尔教授认 为,通过将个人信用转换成简短的书面报告(以及 后来的信用等级和信用评分),征信机构的作用更 加重要:它们创造了现代金融身份(Finance Identity)的概念。
作者简介
刘新海,现任某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副研究员,同时也是北京大学智能金融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比利时鲁汶大学获得电子工程博士。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博士后。主要的研究方向:征信、信用风险管理、数据挖掘和金融大数据。刘新海博士曾在布鲁塞尔的互联网公司Attentio和金融分析公司Vadis从事过咨询和数据分析工作。曾经在数据挖掘国际...期刊IEEE TKDE和人工智能国际...期刊IEEE PAMI发表学术文章。在国内工作期间参与征信和金融数据挖掘多个应用项目,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 家级研究项目三项。刘新海博士还是财新网专栏作家。
目录
中文版序 译者的话 引言 现代信用监视的兴起 重新思考现代监视的历史 规范(Disciplining)现代消费者 资本主义、风险和日常生活的金融化 信用道德与品格的持久性 信用监视和隐私的终止 第一章 推动诚信的专业机构 系统化信用监视的诞生 从声誉口碑到信用报告 企业征信系统 信用度的文本化 控制的危机:记录和传播 从陈述到数字:信用评级参考书 金融身份和信用监视规范化 第二章 关于信用 19世纪个人信用监视的起源 19世纪的信贷与信任危机 从黑名单(Blacklist)到“正面—负面”信息系统(Affirmative-Negative System) 1900年前的私人征信公司和行业协会 信用等级名册和分类账经验 机构主义的噩梦和现金支付梦想 第三章 信贷工作者联合起来 信贷工作专业化和全国性的征信基础设施的兴起 职业信贷员和信用科学(The Science of Credits) 零售信贷员 全国性征信行业基础设施:1900—1940年 第四章 运营信贷业务(Running Credit Gantlet) 消费者信息的提取、排序和交互 信贷访谈 信用档案和新的可视化 通信技术 第五章 “信用是评判您的标准” 教育消费者同时从消费者身上谋利 信用民主化与诚信的发现 信用宣传与消费者教育 信用成为商业的建设者 顾客控制 第六章 “文件管理员的天堂” 战后征信处于自动化的前夜 内容和形式:个人信用报告,1930—1970年 Factbilt标准消费者报告 零售信贷公司(RCC)的品格信用报告 (Character Credit Report) 直接调查和负面信息 重新确定信息使用的目的和数据营销 机密性和公众利益 第七章 编码消费者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