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通论

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通论

  • 字数: 508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作者: 梅新林,潘德宝 著
  • 商品条码: 978720813793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8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章培恒先生的学术命题和思想为本原,以作者《“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学科范式探索》等论著中对“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系统梳理与论述等为主干,同时广泛借鉴学界同仁的相关理论辩思与实践探索成果,并通过系统的学理阐释与熔铸而构建为相对完整的学术谱系。
作者简介
梅新林,男,1958年生,浙江温岭人。现为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一般项目以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出版《中国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红楼梦哲学精神》、《中国学术编年》(与俞樟华主编)等学术著作9部,在《中国社会科学》(中英文版)、《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很好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浙江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很好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
潘德宝,男,1980年生,浙江乐清人。2012年赴日本关西大学留学一年,201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国古今文学研究中心,获博士学位。博士论文《现代中国文学观念的形成与日本中介》被评为2015年上海市很好博士学位论文。现任教于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目录
绪论
第一章学术进程与效应
一、学术缘起
二、学术意义
三、学术成果
四、存在问题
第二章关键词意涵辨析
一、“中国文学”之辨
二、“古今”之辨
三、“演变”之辨
四、“临界点”之辨
五、整体意义
第三章学科定位与建设
一、身份困境
二、学科定位
三、人才培养
四、学术交流
第四章理论整合与建构
一、通变论
二、转型论
三、中介论
四、对话论
第五章古代一现代之维
一、时间坐标
二、古代之维
三、现代之维
四、近代中介
五、古一今对话
第六章本土一西方之维
一、空间坐标
二、本土之维
三、西方之维
四、日本中介
五、中一西对话
第七章文学一文化之维
一、交叉坐标
二、文学之维
三、文化之维
四、审美中介
五、文学一文化对话
第八章多元路径选择(上)
一、古代文学视角
二、现代文学视角
三、近代文学视角
四、比较文学视角
五、跨时空的通观
第九章多元路径选择(下)
一、主体演变研究
二、观念演变研究
三、内涵演变研究
四、体式演变研究
五、传播演变研究
第十章文学史之意义
一、与文学史之因缘
二、与文学史之联动
三、与文学史之交集
四、与文学史之分界
五、回归本原的思考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