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经济学数学化的演进与批判

经济学数学化的演进与批判

  • 字数: 241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作者: 任瑞敏 著
  • 商品条码: 978720813655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8
定价:¥5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经济哲学的视野探讨经济学数学化的形成机理,主要从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经济学学科发展的需要两个维度分析经济学数学化的演变。认为数学对于经济学的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经济学的过度数学化倾向也会将经济学引向另一个特别。
作者简介
任瑞敏,生于1981年,河南汤阴人。博士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主修经济哲学专业。主要研究领域:马思主义哲学、经济哲学。
目录
中国经济哲学博士文库(第二辑)序言
前言
导论经济学系统中的“外来物种”——数学
第一节数学对经济学系统的“侵入”
第二节经济学被数学化了吗?——数理经济学
第三节研究经济学数学化的意义
第一章从意识,方法到世界观的演变:经济学数学化的历史溯源
第一节前古典与古典经济学派的分歧:经济学的宗旨与数学方法的运用
第二节微积分的运用:高等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第三节线性代数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第四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第五节“经济混沌现象”:非线性数学的应用
第二章经济学在何种意义上离不开数学
第一节数学“严谨”的学科特质
第二节数学“抽象”的方法论优势
第三节经济学“理性”的学科特质
第四节“理性”经济学的“严谨”表达:经济学应用数学的必然性
第三章数学在经济学科学理论建构上的意义
第一节有利于实现经济学的科学化
第二节经济学概念的可计量性及其重要意义
第三节有利于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第四节促进主流经济学研究范式的转换
第四章经济学数学化的忧思之一:忘记了历史特性
第一节经济学的历史性:
第二节“经济学是如何忘记历史的”
第三节经济金融化对经济学的挑战
第五章经济学数学化的忧思之二:哲学反思与批判意识的弱化
第一节被证明了的哲学与经济学互渗的积极意义
第二节经济学过分注重哲学的理性逻辑弱化了其反思与批判功能
第三节经济学数学化忽视了局部与整体的联系:
第六章经济学数学化的忧思之三:不重视价值分析与道德伦理
第一节经济学学科的性质和意义
第二节从相融到排除:价值判断在主流经济学中的地位变迁
第三节经济学数学化弱化了道德伦理的重要性2培
第四节道德伦理对于经济学的重要意义
结束语探索经济发展规律呼唤经济哲学思想的在场
第一节经济学的发展趋势与经济哲学出场的存在论根基
第二节经济哲学对经济学思想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