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剑桥美国文学史(第五卷)1910-1950

剑桥美国文学史(第五卷)1910-1950

  • 字数: 75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 作者: (美)萨克文.博科维奇 主编 著作 (美)伯克维奇 主编 主编 马睿,陈贻彦,刘莉 译 译者
  • 商品条码: 978780211994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剑桥美国文学史》对涵盖美国文学所有分支、涉及新兴的和业已确立的种种趋势的广阔范围进行了探讨,其巾包括一些学哲以及批评家的论述,正是在这些学者以及批评家的努力下,这一领域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文学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作者的作晶集近三卜年来美国文学批评之大成,因此既代表两代学术成就之间存在的分歧讲活,也代表两代学术成就之间保持的连续性发言。叙述部分在书中占了很大比例,使本书和以前的版本所能做到的相比,对于美国文学史的探讨既有了更加广阔的视野,又有了磅礴的气势。与此同时,传统文学批评的声音虽然构成了这些叙述部分的背景,但是这个声音也与形成当代文学研究特色的多样化兴趣共同发挥着作用。
《剑桥美国文学史》对美国多种文学流派以及各个时期的文学作品进行了广泛的,跨学科的论述。美国文学材料的扩大有一部分原因在于有些作品以前曾被忽视,很近才被重新发掘出来,引起了人们的熏视;而在美国文学材料扩大的同时,对这些材料进行研究的方法,无沦就其数量还是多样性而言,都在急剧增长。《剑桥美国文学史》中所体现的这个涉及许多方面的学术和批评事业探讨了包括社会、文化、理智以及审美在内的多样性;同时,和以往的论述相比,也显示了一种在文学研究方面更加丰富的很好不错概念。
内容简介
《剑桥美国文学史.第5卷:诗歌与批评(1910-1950年)》对涵盖美国文学所有分支、涉及新兴的和业已确立的种种趋势的广阔范围进行了探讨,其中包括一些学者以及批评家的论述,正是在这些学者以及批评家的努力下,这一领域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文学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作者的作品集近三十年来美国文学批评之大成,因此既代表两代学术成就之间存在的分歧讲话,也代表两代学术成就之间保持的连续性发言。叙述部分在书中占了很大比例,使《剑桥美国文学史.第5卷:诗歌与批评(1910-1950年)》和以前的版本所能做到的相比,对于美国文学史的探讨既有了更加广阔的视野,又有了磅礴的气势。与此同时,传统文学批评的声音虽然构成了这些叙述部分的背景,但是这个声音也与形成当代文学研究特色的多样化兴趣共同发挥着作用。
《剑桥美国文学史.第5卷:诗歌与批评(1910-1950年)》对美国多种文学流派以及各个时期的文学作品进行了广泛的、跨学科的论述。美国文学材料的扩大有一·部分原因在于有些作品以前曾被忽视,很近才被重新发掘出来,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而在美国文学材料扩大的同时,对这些材料进行研究的方法,无论就其数量还足多样性而言,都在急剧增长。《剑桥美国文学史.第5卷:诗歌与批评(1910-1950年)》中所体现的这个涉及许多方面的学术和批评事业探讨了包括社会、文化、理智以及审美在内的多样性;同时,和以往的论述相比,也显示了一种在文学研究方面更加丰富的很好不错概念。
目录
中文版序
致谢
序言

资本文化中的现代主义抒情诗
安德鲁·杜波伊斯和弗兰克·兰特里夏
前言
1 诗集与读者,从高雅到现代
2 罗伯特·弗罗斯特
3 沃莱斯·史蒂文斯
4 T.S.艾略特
5 埃兹拉·庞德
后记

机器时代的诗歌
爱莲娜·拉马洛·桑托斯
前言
1 格特鲁德·斯泰因:采用重复技巧的诗歌大师
2 威廉·卡洛斯·威廉姆斯:找寻西部方言的人
3 H.D.:游走于两个世界之间的诗人
4 玛丽安娜·穆尔——贪婪的沉思
5 哈特·克莱恩:拷问历史
6 兰斯顿·休斯:现代主义的色彩

文学评论
威廉·E.凯恩
前言
1 缔造美国的文学
2 知识分子、文化评论家和文人学者
3 南方人、平均地权论者和新批评现代评论机构
大事年表(1910-1950)
乔纳森·福蒂斯丘
参考书目
索引
……
摘要
    在早期摒弃从英国继承来的权威诗歌措辞风格,努力开启自己的抒情诗实践时,弗罗斯特事实上预言了自己未来的文学历程。这将是一段忠实于本土主义价值观的历程。他指出,任何美国年轻诗人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同无视美国社会万象的文化卫道士作斗争,这些卫道士教导年轻人用一种陈腐的特殊语言进行创作,这种语言不是来源于“口腔”,而是“所有人高呼‘啊,诗歌!”’的语言。美国活的语言中的声音和节奏将成为弗罗斯特新发现的处女地,一片从未被准则束缚的领地,他可以躲在里面享受审美的自由,在这里他拒绝盲目模仿济慈充满渴望的、罗曼蒂克的用词风格,在济慈之后“没有哪个愚蠢的美国诗人”敢于拒绝这样做。弗罗斯特提到《夜莺颂》(“Ode to a Nightingale”)里的一个引起无限共鸣的词“异邦”,那足以证明美国自我异化的讽刺性,诗人们使美国的东西改变了本性,他们不得不着力模仿济慈,不断展示对英国美学规则的盲目服从。在19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爱默生和其他许多人对此发出悲叹,呼吁文学解放。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