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汉语的指称与命题

汉语的指称与命题

  • 字数: 645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作者: 陈振宇 著
  • 商品条码: 978720814596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715
定价:¥11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汉语的指称与命题:语法中的语义学原理》是专注于汉语语义问题与语义学基本原理的专著。全书试图用若干概括性的语义语用原则或规律来覆盖多方面的句法语义现象与问题,对汉语句法中涉及的若干重要语义概念进行深层探究,对指称系统、语句的命题意义结构系统进行研究,揭示汉语语义语用的基本策略及组织原则。
作者简介
陈振宇,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1968年生于成都,2006年获得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和计算语言学,成果主要在时间、疑问、否定及语言计算分析方面,已出版专著《时间系统的认知模型与运算》和《疑问系统的认知模型与运算》,并在、核心等期刊以及其他正式出版物上发表专业论文五十余篇。
目录

目录
图示目录
表格目录
引言
第一章可能世界与真实性
1.意向性
1.1意向谓词
1.2晦暗、透明与叙实性
1.3晦暗性对真值的影响
2.透明性的产生机制
2.1意向达成
2.2说话者的上帝视角
2.3第一人称否定悖论
2.4基于主体信念的行为或心理状态
2.5过去的认识
2.6说话者的自我肯定性
2.7索引——定指性
3.言者的可能世界
3.1元语化
3.2实指与虚指
3.3虚拟世界——非现实
第二章个体与类
1.认识的两个层面——个体与类
1.1抽象化与具体化
1.2二元系统
2.类指的类型
2.1属性类指
2.2整体类指
2.3典型类指
2.4概率类指
2.5个体类指
2.6子集类指
3.个体指称的类型
3.1亲指
3.2代指
3.3专名
3.4临时命名
4.指称语
4.1个体指称语
4.2可变指称语
4.3类指指称语
5.社会属性
5.1判断句的“(一十)量+名”判断项
5.2通指句的“(一十)量+名”通指项
5.3名词性同住语
5.4强主观性描写成分后的“(一十)量+名”
5.5“大+X(+的)”
6.隐喻
第三章通指与条件
1.通指的本质
1.1通指是演绎推理的核心
1.2通指的类型
1.3不同通指类型的共现
1.4通指的心理机制与语法机制
1.5最强通指——以“任何”为例
2.数与指称
2.1数性质的分布
2.2通指的数性质
3.条件句
3.1条件的性质与限制
3.2真实性标记
3.3其他条件标记
4.必要条件与“才”
4.1历时来源
4.2“必要条件”的逻辑意义
4.3从“刚刚”到“充分必要条件”
4.4从“充分必要条件”到“必要条件”
4.5“才”的强调语气功能
4.6现实句中的“才”
第四章定指与不定指
1.定指性的定义与分布
1.1已知、定位与突显
1.2唯一、囊括与交叉
1.3定指性在指称操作中的分布
2.语词的可及性等级
2.1语词自身决定定指性质
2.2领属语
2.3数量语词
2.4定指与不定指标记
2.5普通名词
2.6汉语可及性等级
3.域外论元的定指倾向
4.定指化
4.1加定指标记
4.2突显数值
4.3通指与类指
4.4语境命名
4.5否定
4.6区别性
4.7具体化和屏幕效应
4.8场景开头和场景转换
4.9感叹
4.10事件独立性
5.存在句宾语的定指性质
5.1存在句的定指效应
5.2两难——“前文未提及”与“信息突显”
5.3“有”、“没有”、“只有”
第五章指称系统
1.名实关系
1.1纯名与摹状词
1.2字面意义与内涵属性
1.3分析性、综合性、缺省推理
1.4内缩性
2.多重NP与多重指称操作
2.1分类命名、具体化、对象化基本规律
2.2汉语英语的差异
3.基于特征集合分类法的指称系统
3.1前人研究中的指称分类系统
3.2实体的指称分类系统
3.3事件的指称分类系统
4.指称定律
4.1“事件——论元”指称定律
4.2“个体——类”套叠定律
……
第六章断言
第七章语句的命题意义结构
第八章“强涵义—焦点”双部式
第九章立场与同盟
第十章人称、复数与领属
第十一章自反预期语境
第十二章意外三角
第十三章知识信息与相对信息
第十四章亲属关系的数据与计算
第十五章概率蕴涵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