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来自基层实践者的中国梦/基层治理之路

来自基层实践者的中国梦/基层治理之路

  • 字数: 202千字
  • 装帧: 简装
  •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 作者: 唐奕 主编 著作
  • 商品条码: 9787511729019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372
定价:¥5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城市基层治理,是我国基层治理的基础和切入点。城市基层治理的好与坏,在某种程度上,更能反映我国国家治理的成效。
☆本书不同于常见的“基层治理”学术研究作品,是由来自城市基层治理一线的实践者集体创作而成,可以看成镜鉴和指导当下我国基层治理状况的工作指南和实操手册。
☆本书从基层治理的内涵、顶层设计、工作体系、社会共治和未来之路五个部分,多维度、多层面地阐释了我国城市基层治理的历史变迁、主要内容、制度设计、治理主体、治理结构、治理方式、治理机制、理想状态和发展趋势等诸多问题,对于推动基层治理的相关理论和政策在城市社区工作人员的普及具有重要价值。
内容简介
基层汇聚着居民群众日常工作生活的很直接利益,关系着国家政权的和谐稳定。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基石,是人类政治社会的普遍现象。
经历了百余年艰难探索和30多年改革开放后,我同基层社会正在经历着剧烈而深刻的变化,传统基层治理方式也面临诸多新的挑战,如何革故鼎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基层治理模式,这是摆在基层治理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严峻而紧迫的课题。
那么,从总体上看,传统城市基层治理要注意哪些问题?怎样解决?如何从碎片化治理走向整体性治理,未来的治理方向何在?
在单位制变化、户籍制松动的背景下,基层治理的结构该有何种变化?
在不断推进城市化进程中,个人权益与公共利益如何平衡?
在“流动大军”超过两亿的当下,市民化的公共服务和管理如何实现?
在一个权利意识日益萌发的时代,治理思路如何跟上时代步伐?
正是带着这样一些疑惑,来自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基层工作者开始了对这一课题的思考,试图以基层的视角描绘出我国基层治理的现状和勾勒出未来的治理之路,走出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唐奕主编的《基层治理之路(来自基层实践者的中国梦)(精)》共分五部分、十五章,作者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力求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对基层治理作了系统梳理和深度挖掘。在写作方式上.既有借鉴.又有创新;引用大量数据,对问题进行分析与例证,既可为更加深入地研究基层治理工作“抛砖引玉”、“解剖麻雀”,也可为其他地区基层治理工作提供借鉴和启发。
作者简介
唐奕,男,1967年出生,广东湛汀人.汕头大学历史系毕业,曾任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海头乡副乡长.深圳市南山区纪委常委、招商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区总工会常务副、区社会建设工作部部长,现任深圳市南山区委委员、区社会工作委员会专职副主任。
长期从事基层社会治理.在“一核多元”社区治理、和谐企业工作室、来深建设者服务中心、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社区工作人员管理体系改革等多个创新项目中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南山区和谐社区建设“双向互动”制度创新,荣获第四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
致力于理论研究,牵头组织编写了《深圳市南山区社会建设标准体系》和《和谐社会建设发展指数》,获得围家知识产权局版权认证;《中国社会建设大辞典》、《深圳市南山区“一核多元”社区治理模式工作体系》、在靠前公开出版发行;同时.承担了《中围(广东)自贸区前海蛇口片区社会治理方案》的编制,参与编写了《嵌入与吸纳――深圳市南山区和谐社区建设制度创新研究》、《基层党建与和谐社区建设――南山的实践路径及理论创新》。
目录
第一部分  基层治理的内涵
第一章  我国基层治理的概况
一、我国传统社会基层治理的历史变迁
二、建国后城市基层治理的历史变迁
三、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城市基层治理的历史变迁
第二章  基层治理的多维度视角
一、国家治理战略下的基层治理
二、基层工作者眼中的基层治理
三、老百姓眼中的基层治理
第二部分  基层治理的顶层设计
第三章  基层治理的主要内容
一、从社区建设到社区治理
二、对基层治理主要内容的思考
三、基层治理体系的构建
第四章  基层治理的制度设计
一、顶层设计
二、系统设计
三、动态设计
四、差异化设计
第三部分  基层治理的工作体系
第五章  基层治理主体
一、治理主体的概念
二、基层治理主体的时代变迁
三、我国现阶段城市社区主要治理主体存在的问题
四、基层治理主体的理想状态
第六章  基层治理结构
一、治理结构的概念
二、我国基层治理结构的变迁
三、我国现阶段城市基层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
四、基层治理结构的理想状态
第七章  基层治理方式
一、治理方式的概念
二、治理方式的国际经验
三、理想状态下的治理方式
第八章  基层治理机制
一、治理主体的相互关系
二、基层治理机制的核心――平台建设
三、理想状态下的工作机制
第四部分  基层治理的社会共治
第九章  筑牢党的执政基础
一、基层党组织在共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制约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问题及原因
三、基层党组织成功案例分析
四、基层党组织在共治中的理想模式
第十章  有效的政府治理
一、基层政府治理存在的问题
二、政府治理的发展方向
三、政府治理的四大职责
第十一章  让市场撬动社会资源
一、市场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
二、我国社会治理有利用市场资源的传统
三、撬动社会资源的理想状态
第十二章  社会组织是共治的基础
一、国外社会组织的发展状况
二、我国社会组织的现状
三、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
四、社会组织的理想状态
第十三章  居民是基层治理的主人翁
一、居民自治的历史变迁
二、基层民主与专制的关系
三、当前居民自治存在的问题
四、居民自治的理想状态
第五部分  基层治理的未来之路
第十四章  站在城市化视野下的基层治理
一、基层治理理念应融入城区发展规划
二、基层治理应与市民融入发展同步
第十五章  站在全球化视野下的基层治理
一、基层治理法治化
二、基层治理信息化
三、基层治理国际化
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
序言

基层治理,是人类政治社会的普遍现象。在所有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下,不同时期的治理有着不同的内涵,同一时期不同国家对于治理的价值判断、制度设计等也不尽相同。古今中外,王朝的兴衰、城邦的起落,概莫如此。无论是我国历史上的乡里制度、保甲制度等乡村治理,还是当代西方国家强调政府与社会多元互动的社区治理,均体现为国家如何为社会订立规则并获取服从的问题。但在实际推进中,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基层治理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力量的博弈、利益的冲突、思想的碰撞往往伴随着国家基层政权建设的始终。就基层而言,如何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提供一个更为明晰的思路和路径指引,就显得极其重要和难得可贵。

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思想库、智囊团,有责任深入研究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并及时地、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此,我们选取江苏太仓、广东深圳、陕西汉中等有代表性的若干城市社区,作为长期观察基地,深入调研城市社区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之路。在调研过程中,深圳南山区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南山区社工委等一群基层工作者,他们长期从事基层社会治理,在“一核多元”社区治理、和谐企业工作室、来深建设者服务中心、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社区工作人员管理体系改革等多个创新项目中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在国内引起极大反响,如南山区和谐社区建设“双向互动”制度创新,荣获第四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我们多次邀请他们到北京进行研讨交流,专题介绍深圳的社会治理经验,每一次都对我们启发很大。更难得可贵的是,他们在工作之余,还致力于理论研究,牵头组织编写了《中国社会建设大辞典》,在国内公开出版发行。

这次,他们再次编写了《基层治理之路》,邀请我来写序,我也深感荣幸。该书完全由基层工作者编写,在国内是比较少见的,较好地解决了当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能够给国内的同行们以启迪与借鉴。他们凭着多年来的基层工作实践和感悟,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较为全面、系统地回顾了我国和世界先进城区在基层治理方面的探索与实践,着眼于解决现实问题,既突出时代色彩,侧重于眼前的实践、当下的总结,同时兼顾基于实践的推广性,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和构想,是我国基层治理历史进程的一个缩影,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准和参考价值。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八届四中全会谋划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既为全国基层工作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为继续编撰好此书提供了强大的时代背景和动力。我相信,这本书的出版发行,对于进一步启迪基层治理思维,汇聚基层治理智慧,凝聚基层治理共识,燃烧基层治理激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房宁
2015年8月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