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倾听底层

倾听底层

  • 字数: 32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郭于华 著
  • 商品条码: 978754950709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79
定价:¥4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倾听底层》:民众的历史一直都无足轻重,如同水滴随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翻不起一丝涟漪,留不下些微痕迹。如果我们能够像郭于华教授一样,意识到苦难的社会属性和苦难的历史力量,我们就不难理解,作为历史主体的人――哪怕他/她是普普通通的“受苦人”,都应该在历史中占有一席之地。
内容简介
《倾听底层》主要采用人类学田野作业和口述历史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描述和探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作为社会下层的普通人――农民(包括农村女性和老人)、农民工、城市失业下岗工人等群体的生活经历和实践活动。经由国家、社会关系视角和二者互动过程的分析,作为个人经历的微观事实与宏观的社会历史结构之间得以建立联系,我们也可从中获得作为一种文明及其转型过程、机制、逻辑和技术的洞察。
作者简介
郭于华,北京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社会人类学、农村社会学、口述历史研究;关注社会,主要著作有《死的困扰与生的执著――中国民间丧葬仪礼与传统生死观》,《仪式与社会变迁》(主编)、《在乡野中阅读生命》等,及《心灵的集体化――陕北骥村农业合作化的女性记忆》,《作为历史见证的“受苦人”的讲述》等论文多篇。
目录
苦难的力量(代序)
历史是如何书写的
作为历史见证的“受苦人”的讲述
诉苦:一种农民国家观念形成的中介机制
民间社会与仪式国家:一种权力实践的解释:陕北骥村的仪式与社会变迁研究
心灵的集体化:陕北骥村农业合作化的女性记忆
改换生存方式的冲动:中国农民非农活动的文化意义
关系资本?网络型流动?乡土性劳动力市场:广东省外来农民工调研报告
生命周期与社会保障:下岗失业工人生命历程的社会学探索
不适应的老人:两种意义系统的冲突
代际关系中的公平逻辑及其变迁:对河北农村养老事件的分析
社会学的心智品质与洞察能力
关于“吃”的文化人类学思考
社会变迁中的儿童食品与文化传承
“道义经济”还是“理性小农”:重读农民学经典论
“弱者的武器”与“隐藏的文本”:研究农民反抗的底层视角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