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农民市民化与制度变革

农民市民化与制度变革

  • 字数: 291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远东出版社
  • 作者: 廖洪乐 著
  • 商品条码: 978754760784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4
定价:¥43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正文和附录还提供了一些数据资料。全书共有69个数据表格,其中正文47个、附录22个。这些数据部分摘自官方统计年鉴(1949—2010年),部分是著者根据官方统计数据和全国农村固定观察农户调查数据计算或推算后得出的。关于推算数据,著者认为如下五处推算数据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第一章关于城镇人口自然增长、市镇建制调整和农村人口流人对1950年代城镇人口增量贡献(率)数据;第二章关于统购统销制度对城乡居民农产品消费差异影响的推算数据和我国农业内部滞留劳动力比例推算数据;第四章待转农民总量与结构(年龄结构)推算数据;第五章外出农民工年龄特征推算数据。此外,第十章有关农民市民化财政负担推算数据也有一定借鉴意义。
内容简介
美国城市地理学家R.诺瑟姆曾有如下著名发现:城市化发展轨迹呈拉平的S型曲线,城市化进程可分为三阶段,即初期缓慢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低于30%)、中期加速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处于30%-70%)和后期平稳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高于70%)。根据R.诺瑟姆的划分法,1949-1995年我国处于城市化缓慢发展阶段,1996年至今我国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按照目前发展速度(十二五规划年均提高0.8个百分点),我国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将持续至2035年,2035年以后进入城市化平稳发展阶段。
目录
导读
第一章 中国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形成与演变
一、城乡二元户籍制度背景:大量农村人口流人城镇
(一)1950―1959年:城镇人口持续、快速增长
(二)农村人口流入对1950年代城镇人口增量的贡献率达69%
二、制度变革是1950年代农村人口大规模流入城镇的根本原因
三、中央政府应对农村人口大规模流人城镇的对策:由劝阻、遣返到制止
(一)1950年代农民进城的季节性特征
(二)中央政府应对农村人口大规模流入城镇的对策
四、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形成与固化
(一)建国初期(1951一1957年)的城乡户口登记制度
(二)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形成
(三)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的固化与城乡人口流动反向调节
五、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变革与微调
(一)逐步放松小城镇户籍管理,允许农民落户小城镇转为非农业户籍
(二)放松随迁人员户籍限制,农业户籍人口也可能随迁进入城镇转为非农业户籍
第二章 城乡户籍九大权益差异与户口买卖
第三章 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差异
第四章 二元户籍背景下的城市化进程与待转农民数量、年龄结构
第五章 外出农民工的相关特征
第六章 农民市民化的七大传统途径
第七章 农民市民化新途径探索
第八章 农民市民化的城镇制度障碍与改革探索
第九章 农民市民化的农村(产权)制度障碍与改革探索
第十章 农民市民化的资金需求与财政负担
第十一章 农民市民化:相关认识、制度创新与建议
附录1 我国农副产品统、派购制度的建立与退出
附录2 1953年以来粮食“统购统销”的主要文件与相关规定
附录3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相关文件与政策规定
附录4 1986年以来的设市标准
附录5 历年全国相关统计数据
附录6 著者推算数据
附录7 2013年年初各省份“异地高考”方案及相关规定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