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彻底解释的知识论

彻底解释的知识论

  • 字数: 211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作者: 陈常燊 著
  • 商品条码: 978720813970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0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在有效解释理论与知识论(尤其是知识的类型理论)相互支持的背景下,本书基于先验论证和反思平衡的方法,为有效解释的三角测量模型(解释者-说话者-共享的世界)及知识论的三角构架(主观知识-主观间知识-客观知识)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提供阐释及重构。有效解释的三角测量模型和知识论的三角构架之间,并不只是简单的类比,而是有其内在的关联。有效解释在条件上所需要的以及在效果上所确立的第 一人称知识、第二人称知识与第三人称知识,分别与知识论在条件上所需要的以及在效果上所确立的主观知识、主观间知识与客观知识相对应。在有效解释中,认识主体即是解释者;在知识论中,解释者即是认知主体。不管是主体的自我反思、主体间的语言交流还是主客观关系,很终仍然要落实到基于先验论证和反思平衡的三角测量模型中。在精神旨趣上,这一模型是反怀疑论、反还原论的。任何一种双边关系都必须以第三方作为反思背景,也必须以“思想-语言-实在”的整个三角测量模型作为反思平台。如此做的目的和结果,乃是对这个世界及我们自身形成更新、更深、更全面的理解。
作者简介
陈常燊,男,江西瑞金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博士,复旦大学哲学博士后,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中国首届维特根斯坦学会理事。从事分析哲学和实践哲学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青年项目各一项。在《哲学研究》、《世界哲学》等刊物发表论文、译文50余篇,出版专著《理解的准则——戴维森合理性理论研究》(2012年)、译著《维特根斯坦》(2012年)。先后出访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德国耶拿大学等。
目录
导论
第一章彻底解释的三角测量模型
一、彻底解释何以“彻底”?
二、三角测量:从数学到哲学
三、三角测量:从蒯因到戴维森
四、三角测量何以规避不可释性?
五、三角测量与哲学的整体性
第二章知识的三角构架
一、从解释到知识
二、从信念到知识
三、知识的三种类型
四、第二人称知识的证成
五、知识的“基线”:心灵的共同体
第三章主观性与第一人称权威
一、说话者与说“我”者——“我”之概念分析
二、主观知识的性质与第一人称权威
三、外部论与第一人称权威如何相容?
四、客观自我是否可能?
五、蝙蝠的“第一人称权威”与人类的“第四人称知识”
第四章基于先验论证的三角测量
一、先验论证:前进还是倒退?
二、指向全知解释者的先验论证
三、指向交流的先验论证
四、外部世界难题:指向世界的先验论证
第五章反思平衡:原理与运用
一、信念之关系:反思平衡的契机
二、胡塞尔与维特根斯坦:当代反思平衡的先声
三、古德曼的反思平衡:推理规则与特殊推理
四、罗尔斯的反思平衡:一般道德原则与特殊道德判断
五、对反思平衡的新近拓展与批评
第六章语言交流与主观间性
一、四种语言观
二、约定、规则与交流
三、反对逻各斯主义语言观和公共语言观
四、个人习语:解释中的意义、意图与意见
五、隐喻、玩笑与说谎——个体主义语言观视角
六、主观间性:经验之维与超越之维
第七章语言、思想与主观性
一、工具,抑或倾向性?
二、语言:表达抑或隐瞒思想?
三、语言与思想:反思平衡
四、意思·意义·意见·意图
五、三角关系:心灵、语言与实在
第八章主客观的反思平衡
一、主观视角与客观视角
二、客观化
三、“自我的内战”与“无立场观点”
四、反思平衡的五重根
五、反思平衡与还原论的不可调和?——以自然主义为例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