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历史的本色

历史的本色

代史名家再议治学之门径,再探晚清与民国
摘下单调的有色眼镜,打破分科的此疆彼界,方能贯通无碍,入木三分,呈现历史的本色
  • 字数: 35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桑兵 著
  • 商品条码: 978754958317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26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近代史名家再议史学研究之门径与取法。历史研究若从后生之分科观念进入,难免牺牲问题以迁就系统,大抵求深则难免偏蔽,求通则流于浮泛,自然与历史本相有所距离。本书在考察晚清民国的政治、社会与文化时,力求梳理概念从无到有的演化过程,把握历史事件发展的本来脉络,借此呈现史事的本相和前人的本意。晚清民国诸多具体问题再探讨。只有跳出分科治学的窠臼,才能优选程度地切近历史的本相。科举与学堂之争,其实是中学与西学之争,如何看待和安置中学,牵涉礼制的根本,也可以说是优选的政治;晚清科举制由改到停的历程,相当典型地呈现出朝野在教育领域内就科举与学堂权衡取舍的心路轨迹,并且折射了文化观念由坚守夷夏大防到中体西用再到用夷变夏的演变。大学里的党派之争,不仅影响大学师生彼此之间以及大学与当局的关系,而且往往对国家民族的命运产生重大影响;中等社会、城镇、北洋军阀、华南等等概念,看似属于社会史或政治史的范畴,但就概念本身的发生演化而言,又是知识演进的体现,可以纳入文化史的领域;张之洞死后的盖棺论难定,显示了中国式著述的独特,不宜套用后来抄袭与盗版的观念,以及历史人物无论如何客观评价,终究不及时空全面的展现更加贴切。追究孙中山对新文化派的回应,不仅有助于理解近代中国知识人在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缠绕之间的两难困境,更对今日平衡民族主义与优选一体化的矛盾有所借鉴……
作者简介
桑兵,河北威县人,历史学博士。历任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中山大学逸仙学者讲座教授。出版《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孙中山的活动与思想》、《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庚子勤王与晚清政局》、《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术》、《治学的门径与取法――晚清民国研究的史料与史学》、《交流与对抗:近代中日关系史论》等专著。主编《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及同名丛书、《清代稿钞本》。合编《戴季陶集》、《近代中国学术批评》、《近代中国学术思想》、《国学的历史》、《读书法》。
目录
绪论:不分科的专题研究
一专题与专家
二问题与系统
三专门与总汇
四贯通与专精
从科举到学堂的中西学之争
一教育与“教”“育”
二新学堂与旧学校
三纳科举于学堂
拒俄运动与中等社会的自觉
一“中等社会”的出现
二两种解读
三激进路线的凸显
四应用与争议
先锋与本体的冲突——壬寅浔溪公学第二次风潮述论
一风潮前史
二风潮起因
三曲突徙薪
四调停失败
五影响深远
天地人生大舞台——京剧名伶田际云与清季的维新革命
一千丝万缕保皇会
二不知不觉革命党
盖棺论难定:张之洞之死的舆论反应
一文本来源
二取材准则
三看法各异
四影响预测
清末城镇结构的变化与商民罢市
一“城镇”的地位及其结构变化
二罢市的类型与影响
三罢市的效应与趋向
民国开国的歧见、新说与本相
一逊位还是退位
二帝制与共和
三单一制与联邦制
四总统制与内阁制
“北洋军阀”词语再检讨与民国北京政府
一问题的提出
二“军阀”词语产生的再检讨
三“北洋军阀”词语产生的再检讨
四“北洋军阀”的谱系
五奉系的加入与北洋正统
六北洋与北洋政府
七北京政府时期的民国史
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孙中山对新文化派的回应
一外来影响
二内部响应
三分歧与一致
孙中山与科举制
一无缘科第
二科举考试的利与弊
三变科举为专门之学
四科举制与单立考选权
南浔·湖社与国民党
一南浔与国民党
二湖社与南浔
三湖社与国民党
四几点议论
“华南”概念的生成演化与区域研究的检讨
一华南概念的晚出与限定
二“华南”的涵盖与演化
三日本的南进政策凸显华南
四广州为华南中心的初显
五区域研究的本旨与流弊
国民党在大学校园的派系争斗
一相煎何太急
二校园烽烟
三河东河西
四国共进退
1948年中山大学易长与国民党的派系之争
一与倒王
二朱家骅与王星拱
三朱家骅与CC派
人名索引
征引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