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科举制度通史

中国科举制度通史

  • 字数: 4519000
  • 装帧: 盒装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作者: 张希清,毛佩琦,李世愉 主编;金滢坤,张希清,武玉环 等 著 著
  • 商品条码: 978720813184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915
定价:¥78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科举制度通史(共5册)》是由张希清、毛佩琦、李世愉三位在学界有重要影响的专家主编领衔,由所在领域学有专攻且有影响的学者撰写的大型项目。
隋唐五代卷,金滢坤著,108万字,主要内容涉及隋唐五代时期的“常科”、“常科乡贡”、“常科省试”、“省试制度的完善与防弊措施”、“制举的确立与发展”、“武举的确立与发展”、“科举制度的影响与作用”等多方面,详述隋唐五代时期科举制度的发生、发展、完善及其影响。
宋代卷,张希清著,104万字,对宋代贡举制度的应举资格、解试、省试、殿试、考场管理、考试内容、考校、特奏名、锁厅试、宗室应举、贡举后的各种活动与恩赏以及武举、制举、词科等进行了全面、深入而细致的梳理、考辨,使读者可以全面了解宋代科举制度的方方面面。
辽金元代卷,68万字,武玉环、高福顺、都兴智、吴志坚著,介绍了、金、元三朝科举考试的几个不同阶段及历史影响,对三朝科举史中的具体问题进行辨析,阐述了辽、金、元三朝的科举制度的内在联系及历史影响。
明代卷,郭培贵著,75万字,主要内容涉及“科考”、“乡试”、“会试、”、“殿试”、“庶吉士考选及其培养制度”、“对科举作弊的惩治”等明代科举考试的几大主要内容,附录明代历科录取进士统计表,详述有明一代科举制度的定制、发展、变化以及影响。
清代卷,李世愉、胡平著,主要内容涉及“童试”、“乡试”、“会试、”、“殿试”、“朝考”等清代科举考试的几个不同阶段,又以“贡院与科场经费”、“考试文体及缮卷、阅卷条规”、“宗室、八旗之科举”、“武举”、“制科”、“落第政策”、“科举的废除”以及“清代科举的地位与作用”等多方面,详述有清一代科举制度的定制、发展、变化以及影响。
本书是国内科举制度史研究的大型总结性、原创性著作,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国内科举制度研究领域内缺乏大型通史的空白,之前已被列为国家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和上海市2015年度重点项目,在中国废止科举制度110周年之际推出这一有极高学术含量的大型通史著作,受到中国古代史、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社会史尤其是考试制度史领域相关学者的重视。
作者简介
张希清,现任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导,曾任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宋、辽、西夏、金史,中国科举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史。著有《中国科举考试制度》、《宋朝典制》、《中国考试通史》第二卷(宋代部分)、《中国考试史文献集成》(宋代卷)等,主编《中华文明史》(辽宋夏金卷)、《澶渊之盟新论》、《10~13惜纪中国文化的碰撞与融合》等。
金滢坤,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导,日本广岛大学综合科客座教授,京都大学人文研究访问学者,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童蒙文化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等。主要从事隋唐五代史、科举史、童蒙文化、敦煌学研究,著有《中晚唐五代科举与社会变迁》、《唐五代科举的世界》
武玉环,现任吉林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北方民族史、辽金契丹女真史的教学与研究。专著有《辽制研究》、《辽金社会与文化研究》等。高福顺,现任吉林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辽金史、东北民族史研究。合著有《东北亚历史问题研究》、《<高丽记>研究》、《中国学者高句丽研究史》等。
都兴智,现任辽宁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辽金史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辽金史和东北地方史。专著有《辽金史研究》、《辽宁通史》第1卷,合著有《金史食货志、百官志校注》、《金史论稿》第二卷本、《中国皇帝制度》等十余部。
吴志坚,1991年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获学士学位。2001年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获硕士学位,2006年获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历史文献学、中国思想史、蒙元史。现任教杭州初阳书院。
郭培贵,现任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史学科带头人,兼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明史学会副秘书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科举文化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职。著有《明史选举志笺正》、《明史选举志考论》、《明代科举史事编年考证》等。
李世愉,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清史论丛》主编,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吉林大学兼职教授。主要从事清史研究。著有《清代土司制度论考》、《清代科举制度考辩》、《中国历代科举生活掠影》,参与编辑撰写《中国考试史文献集成》(清代卷)、《中国考试通史》(明清卷)。长期从事历史工具书的编纂,主持《中国历史大辞典》、《中国考试大辞典》的编纂工作等。
胡平,1988年起在教育部考试中心工作,主要从事与教育考试有关的命题业务及管理、科研等项事务。兼任北京大学历史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及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科举文化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科举制度和考试方法。著有《清代科举考试的考务管理制度研究》,参与编撰《中国考试通史》(明清卷)等。
目录
《中国科举制度通史 隋唐五代卷》
绪论
第一章常举的确立与发展
第一节科举制度的起源
一、社会变革需要新的选举制度
二、考试是选举的时代趋势
第二节秀才科的确立与发展
一、秀才科的渊源与设置
二、秀才科的存废
三、秀才科考试内容
四、秀才科出身与仕宦
第三节进士科的确立与发展
一、进士科的渊源与设置
二、进士科考试内容
三、进士科出身与仕宦
第四节明经系诸科的确立与发展
一、明经系诸科的渊源与设置
二、明经系诸科的考试内容
三、明经系诸科出身与仕宦
第五节明法书算等专科的确立与发展
一、明法书算三科的渊源与设置
二、明法书算三科考试内容
三、明法书算三科出身与仕宦

第二章常举乡贡
第一节乡贡资格
一、应试资格与取解
二、解额与冒籍
三、乡饮酒礼与举资
第二节馆学考试
一、国子监课试
二、两馆课试
三、广文馆课试
第三节州县府试
一、州县府试考官
二、府试内容
第四节行卷与省卷
一、行卷与省卷的产生
二、行卷文体
三、行卷过程
四、行卷效果

第三章常举省试
第一节省试机构设置与沿革
一、考功员外郎考试
二、礼部贡院的设置
三、知贡举的使职化
四、知贡举主司的选任
五、考试官的设置
第二节省试的程序
一、解状审核
二、朝谒活动
三、发榜与录取人数
第三节谢恩与宴集
一、谢恩与过堂
二、宴集活动

第四章省试制度的完善与防弊措施
第一节考试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一、锁院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二、别头试的确立与发展
三、科举考试的监察与惩处
第二节中书门下的复核与复试
一、中书门下的复核制度
二、中书门下的复试制度

第五章制举的确立与发展
第一节制举的产生
一、唐代制举的产生
二、制举与“四科”的关系
第二节制举分科
一、制举分科
二、科目设置
第三节制科分类
一、德行类
二、文学类
三、才能类
第四节考试程序
一、制举诏
二、举人资格
三、举人荐送
四、皇帝亲试
五、考官与考策官
第五节考试内容
一、制举试策与文体演变
二、制举试策与社会

第六章吏部科目选的设置与变革
第一节吏部科目选的设置与变革
一、平判入等科、拔萃科和宏词科的设置
二、三礼、三传等诸科的设置
三、科目选的变革
第二节科目选考试内容与考官
一、科目选考试内容
二、科目选考官的选任
第三节科目选与铨选的关系
一、科目选登科与出身的关系.
二、科目选与释褐
三、科目选与迁转
四、科目选在吏部铨选中的地位

第七章武举的确立与发展
第一节武举的确立
一、武举的设置
二、武举与武庙
三、应考人数与停废
第二节武举分科与课试
一、武举分科
二、武举课试
三、武举入仕

第八章科举制度的影响与作用
第一节科举对选官的影响
一、科举对铨选变迁的影响
二、及第举人入幕与铨选的关系
三、科举对清望官的影响
第二节科举对婚姻观念的影响
一、科举对婚姻观念变迁的影响
二、科举影响下的选婿观念
三、科举影响婚姻观念变迁的原因
第三节科举对社会阶层变迁的影响
一、科举对社会阶层变迁的影响
二、科举与士族中央化

参考文献
传世典籍
出土文献
参考论著
参考论文
附录
附录一:唐五代知贡举综表
附录二:唐五代进士登科人名录
附录三:唐五代宰相人名与出身简表
附录四:唐代制举考试科目与登科人名表

《中国科举制度通史 宋代卷》
《中国科举制度通史 辽金元卷》
《中国科举制度通史 明代卷》
《中国科举制度通史 清代卷》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