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上海民生民意报告.2017

上海民生民意报告.2017

  • 字数: 338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作者: 杨雄 等 著 著
  • 商品条码: 978720814222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45
定价:¥6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为了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民生、民意和民情发展变化的动态与趋势,为党政部门全面提高决策水平提供科学、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和决策依据,上海社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社情民意调查与公共政策评估”智库团队通过连续跟踪调查,形成权威和具有公信力的年度“上海民生民意民情系列报告”。
2017年调查采用PPS 抽样法,与前两年抽样框基本一致,在调查数据基础上,运用科学方法,编制构建“上海民生民意发展指数”,形成对民生民意发展状况的总体评价,除此之外,还将从劳动就业、收入消费、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健康、居住环境、社会体验、社会热点等维度详细分析本市民生民意状况,同时,统计分析还设计今年与前两年的纵向比较研究,以更好地描述民生民意的发展趋势。
作者简介
杨雄,社会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主要研究领域:社会治理、社会调查与决策咨询、教育社会学、独生子女与家庭教育、青年思潮与青年文化等。近年来出版著作《巨变中的中国青年》(专著)、《教育合作论》(合作)、《儿童福利政策》(主编)、《中国青年发展演变研究》(专著)等。
目录
序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1
第1章2017年上海民生民意发展报告/1
一、研究综述与意义/1
(一)国外相关研究/1
(二)国内相关研究/6
(三)研究意义/9
二、研究方法/10
(一)民生民意发展指数设计/10
(二)抽样设计/14
(三)实际样本描述/17
三、研究结果/17
(一)民生民意发展水平/17
(二)民生民意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23
第2章劳动就业/31
一、研究背景:聚焦就业质量/31
(一)国外劳动质量问题的关注/31
(二)国内劳动质量问题的关注/33
二、劳动就业调查分析框架/35
三、上海劳动就业主要结论/36
(一)劳动条件/36
(二)劳动权益/47
(三)职业发展/57
四、政策建议/67
(一)加强个别劳动合同管理/67
(二)建立完善集体谈判制度/68
(三)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68
(四)逐步实现工会人员专职化/69
(五)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70
第3章收入消费/71
一、社会学视野中的收入与消费/71
二、上海居民收入状况/75
(一)调查框架/75
(二)处于中等收入水平的居民最多/75
(三)居民收入稳步增长/77
(四)居民应急储蓄意识浓厚/78
(五)私营/民营企业职工收入有待提高/78
(六)农民收入增长相对较缓/79
(七)个人收入的性别差异明显/81
三、上海居民消费状况/82
(一)调查框架/82
(二)总体情况/82
(三)大部分上海家庭达到小康水平/83
(四)文化消费水平有待提高/83
(五)对自身消费水平的评价客观/85
四、结论与建议/85
(一)重视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86
(二)促进广大农民持续增收/87
(三)多渠道促进文化消费水平提升/88
第4章公共教育/90
一、相关理论背景/91
(一)教育公平理论和实践/91
(二)治理择校的政策措施/96
二、主要调查结论/98
(一)义务教育阶段就学现状与选择预期/99
(二)公众对义务教育的评价/100
(三)影响教育选择的因素/103
(四)学区房购买状况/109
三、对策建议/111
(一)审视择校政策的价值基础/112
(二)完善适度择校的保障机制/112
(三)构筑全面迅捷的信息化平台/113
(四)推动高中实质性的多样化发展/114
(五)完善高考的多元评价和选拔模式/115
第5章社会保障/116
一、社会保障理论研究综述/116
(一)国内外社会保障相关理论/116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内涵/119
二、调查框架设计/122
三、居民社会保障调查/123
(一)“五险一金”覆盖率/123
(二)补充社会保险参与率/127
(三)居民社会保障使用率/131
(四)社会保障制度满意度/133
(五)养老与生育/137
四、对策建议/143
(一)进一步推进基本社会保障均等化/143
(二)逐步提高外来人口社会保障水平/144
(三)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145
(四)完善生育配套政策支持/146
第6章医疗健康/147
一、医疗健康相关理论/147
(一)医疗服务社会行为模型/147
(二)健康需求的人力资本模型/148
二、居民医疗健康调查结果/149
(一)分析框架界定/149
(二)医疗服务/149
(三)健康保健/156
(四)公共卫生/160
三、对策建议/163
(一)建立和完善老年医疗保健服务体系/163
(二)进一步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164
(三)多渠道推广健康生活理念与生活方式/165
第7章公共文化服务/166
一、公共文化服务及其发展/166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166
(二)调查框架设计/167
二、市民公共文化评价调查结果/169
(一)市民文化休闲时间的支配状况/169
(二)市民常去的文化休闲场所/173
(三)市民对公益文化场馆和服务的评价/177
(四)市民对商业性文化场所的评价/186
三、推进上海公共文化发展和建设对策建议/198
(一)保障特殊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198
(二)推动公共服务体系的社会化运作/199
(三)营造城市公共文化空间/199
第8章居住环境/200
一、住房理论研究综述/201
(一)住房影响因素研究/201
(二)住房获得后果研究/203
二、市民居住基本状况/206
(一)居住方式/207
(二)人均建筑面积/210
(三)公共交通/211
三、市民居住地的配套服务/213
(一)基本商业设施圈/213
(二)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圈/215
(三)基础公益文化设施圈/217
四、市民居住地的社区环境/218
(一)环境卫生/218
(二)社区管理/219
(三)社区参与/221
五、对策建议/223
(一)切实解决市民住房“刚需”要求/223
(二)探索提高住房自有率的社会机制/224
(三)打造好基础公益文化网络/224
(四)解决垃圾分类、停车难等问题/224
(五)鼓励市民广泛参与社区建设/225
第9章幸福感/226
一、幸福感相关研究/226
(一)幸福感测量/226
(二)幸福指数研究/228
(三)幸福感实证调查/230
二、调查结果/232
(一)身心健康状况/233
(二)家庭和谐状况/236
(三)工作满意状况/239
(四)不同人群在幸福感各维度上的得分排序/241
三、对策建议/242
(一)政府公共政策应立足于幸福感建构/244
(二)优先考虑“家庭和谐”建设/245
(三)构建可负担的住房供应体系/245
(四)构建测量公众幸福感指标体系/246
第10章公共安全感/247
一、安全感的概念界定与研究模型/247
(一)安全感的概念界定/247
(二)安全感的研究模型/250
二、居民安全感调查框架/251
三、居民安全感调查结果/252
(一)公共安全感/252
(二)不安全事件经历/257
(三)社会信任/262
四、结论与建议/268
(一)构建安全保障型社会/269
(二)提升社会管理和服务品质/270
(三)推进网络与信息安全/271
第11章社会认同感/273
一、处于变动过程中的社会认同/273
二、认同感分析的调查结论/275
(一)认同感分析的框架/275
(二)身份认同感调查结论/276
(三)价值认同感调查结论/281
(四)土客关系认同调查结论/286
(五)权责对等观念调查结论/294
三、居民认同感调查反映的问题及其对策/299
(一)现实问题/300
(二)对策建议/301
第12章社会信心/303
一、社会信心基本理论内涵与调查框架/303
(一)社会信心基本概念/303
(二)社会信心调查研究综述/304
(三)社会信心调查的逻辑框架/306
二、2016年市民社会信心发展变化/307
(一)个人发展信心/307
(二)城市发展信心/311
(三)国家发展信心/314
三、调查反映的主要问题/317
(一)年轻人群体对职业发展的信心有待提升/317
(二)低学历群体、中高管理阶层对收入增长预期信心不足/318
(三)部分群体对国际政局及国家治理存在忧虑/320
(四)国企职工对经济增长的信心有待强化/320
(五)市民对反腐的信心有待进一步提升/321
四、增强社会信心的政策建议/322
(一)创造有利于年轻人创业、创新的城市就业发展环境/322
(二)加快收入流动性增长/323
(三)落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战略/323
(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打造经济增长的新引擎/324
(五)全面推动国家反腐工作的法治化、常态化/325
附件:上海民生民意调查问卷/326
后记/34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