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同一性

同一性

  • 字数: 28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 作者: (美)埃里克·H.埃里克森(Erik H.Erikson) 著;孙名之 译
  • 商品条码: 978751172838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0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心理人格渐成说的开创者埃里森的代表作,继弗洛伊德之后,在精神分析领域沟通了人的潜意识与家庭、文化、国别、本人经历、民族记忆、政治环境等因素之间的理论关系。
内容简介
埃里森的《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出版于1968年,是其此前20年来有关同一性问题研究的整理总结和进一步思考。这本书以生动的语言,结合相关案例,介绍了同一性理论及其相关概念、以同一性概念为核心的个体人格发展的八阶段学说,通过探究当时美国社会存在的青少年问题、妇女地位问题和种族问题产生的根源以及解决途径,进一步阐释了同一性理论。这是一本了解埃里森精神分析理论的推荐阅读书目。也是从事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传记学、精神分析学、历史人物研究、社会问题研究以及认同研究和实践的重要参考书籍。如果读者能结合阅读埃里森本人的传记文献,相信更有助于对该书理论的理解和把握。 
作者简介
埃里森(Erik H. Erikson, 1902—1994)
美国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同一性危机(认同危机)概念的提出者,创立了以同一性概念为核心的心理社会发展学说。埃里森于1958年出版的《青年路德》和1969年出版的《甘地的真理》这两本书,用其创立的同一性理论来解释宗教改革人物路德和印度国父甘地的生命故事与历史事件的关系,使他成了心理历史学和心理传记学领域的重要人物。他提出的理论和他的生命故事有密切的关系,作为私生子,埃里森至死未知生父是谁,其一生都在寻求身份认同(同一性)的问题。埃里森逝世之后,有多篇文章采用心理传记学的方法探究了他的生命故事。
目录
中文版译序1
序言1
第一章引论1
第二章观察的基本原则25
第三章生命周期:同一性的渐成说62
第四章生命史和个案史中的同一性混乱101
第五章理论上的插曲157
第六章当代青少年问题176
第七章妇女气质和内部空间201
第八章种族和更广泛的同一性226
本书根据的著作248
索引250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