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关于展览的展览/90年代的实验艺术展示

关于展览的展览/90年代的实验艺术展示

  • 字数: 12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 作者: 巫鸿 著作
  • 商品条码: 9787512208667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79
定价:¥1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关于展览的展览:90年代的实验艺术展示》一书英文原版2000年由芝加哥大学斯马特美术馆出版。作者为当代艺术史家、芝加哥大学教授巫鸿。本书英文版原名为《Exhibiting Experimental Art in China》(在中国展览实验艺术),中文版改为现名。
本书分为导言:90年代的实验艺术展示、关于展览的展览、“是我”一个展览的个案研究、十二个实验性展览:档案历史以及附录等组成。附录部分列有中国实验艺术展览年表(1990—2000)。全书以上世纪90年代初至2000年为时段,聚焦于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展览”问题,介绍了这一时段的多个重要展览,包括展览的目的、组织以及面对的挑战。这些问题在上世纪90年代吸引了许多实验艺术家、艺术批评家和独立策展人的注意,促使他们投入到互相关联的活动和讨论中去。许多具有鲜明原创性的展览被构想和组织,许多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作品也是为了特定的展览创意和制作的。在所有这些方面,关于展览的问题不只关系到展览本身,而是与当代艺术在中国的功能、意义以及与社会的关系等基本问题密切相关。在当代艺术于21世纪初获得“正常化”以前,这些活动在90年代下半叶构成了一个“展览的瞬间”,其强度和凝聚力在世界艺术史中也不多见。
将近20年后的今天,当代艺术的展览已经成为中国美术中母庸置疑的一个重要部分,数以千计的当代美术馆、画廊和其他展示场所日新月异地向靠前外观众推出新的展览。但是实验性与公共性之间的磋商仍然决定着当代艺术的的身份和社会意义。90年代的历史经验对于思考这些问题仍具有实际意义,这些经验也是在研究中国当代艺术中需要被重视的一个方面。
作者简介
巫鸿,有名艺术史家,芝加哥大学教授。1963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学习。1972―1978任职于故宫博物院书画组、金石组。1978年重返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攻读硕士学位。1980―1987年就读于哈佛大学,获美术史与人类学双重博士学位。随即在哈佛大学美术史系任教,于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受聘支持芝加哥大学(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亚洲艺术的教学、研究项目,执“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讲席。2000年建立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同年兼任该校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
目录
丛书总序
中文版序
英文版谢词
导言:90年代的实验性展览
历史背景
“实验性展览”的促成因素
实验艺术展览的新条件
扩展已有空间:在公共美术馆展出实验艺术
开辟新渠道:在半官方和私人画廊中展出实验艺术
开发机动的展出场地:把实验艺术介绍给公众
公开与非公开的“实验性展览”
关于展览的展览
展览设计概念
外展厅:吴文光的《日记:1998年11月21日,雪》
内展厅:宋冬的《父子?太庙》
“是我”:一个展览的个案研究
观念的生成及准备
主题与内容
从展览到事件
十二个实验性展览:档案历史
展览一  首届当代艺术学术邀请展96-97
展览二  野生1997年惊蛰始
展览三  生存痕迹:’98中国当代艺术内部观摩展
展览四  偏执/ Corruptionists
展览五  是我――九十年代艺术发展的一个侧面
展览六  后感性:异形与妄想
展览七  “超市”展
展览八  “从中国出发”新艺术展
展览九  当代中国建筑艺术展览:探索性作品
展览十  艺术大餐
展览十一  家?――当代艺术提案
展览十二  对伤害的迷恋:开放工作室第二次展览
附录
中国实验艺术展览年表(1990-2000)
主要书目文献
作者简介
OCAT研究中心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