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孔子正名思想研究

孔子正名思想研究

  • 字数: 33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作者: 苟东锋 著
  • 商品条码: 978720813987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08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视“名”为研究中国哲学的“底本”,进而指出,孔子正名有广狭二义:一种是作为政治思想的正名,一种是作为思想方法的正名。
作者简介
苟东锋,1982年生,陕西礼泉人。2001年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2012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博士后流动站,2014年出站,留校任教。先后在《哲学研究》、《社会科学》、《哲学门》等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目录

导论作为方法的正名
第一节中国哲学的底本
第二节旧名学与新名学
第三节孔子之名的涵义
第四节儒家因正名而立
上篇正名的辨释
第一章正名诸解辨正
第一节孔子是否提出了正名说?
第二节古人对孔子正名的理解
一、形名解
二、名实解
三、名言解
四、名分解
五、历史解
第三节近人对孔子正名的诠释
一、柏拉图主义派
二、马克思主义派
三、语言哲学派
四、还原主义派
五、当代新儒家派
第四节今天应当如何解读正名?
一、古人理解的两个要素
二、近人诠释的三个要素
三、回到名实相对的架构
四、本书的整体结构安排
第二章正名章之正名
第一节正名章的篇章结构
第二节正名章的语境分析
一、先后二义
二、正名二义
第三节正名章中的名与正
一一、释名
二、解正
第四节正名章的推论致思
一、正名致思格式之反省
二、正名致思的双重结构
三、正名政治的运作模式
四、正名政治的二元现象
第三章正名思想溯源
第一节三代礼乐文化之滥觞
一、礼乐文化的意义
二、三代礼乐之共性
三、周代的文德之制
第二节礼坏乐崩与名的省察
一、名的本义
二、名的新义
第三节早期名学的两条进路
一、名分义的产生及其进路
二、名声义的产生及其进路
第四节正名说的提出及内涵
一、正名即立信
二、正名之三法
第五节正名思想的整体结构
一、继承
二、创新
中篇正名的义理
第四章名言域:名何以把握实?
第一节概念知识与名言知识
一、名的两种旨趣
二、名的构造理论
三、两种知识体系
第二节名的先天性与后天性
一、以象解名的思路
二、命名的根据在象
三、通过象来认识名
第三节通感在命名中的作用
一、通感的提出与內涵
二、通感中的时空因素
三、儒家知识何以可能
第五章名分域:人为何遵循名?
第一节政治名分
一、正名的政治內涵
二、政与德的分与合
三、为政以德的实质
四、儒家政治的未来
第二节伦理名分
一、顾名而思义
二、通感与感通
三、通感与良心
第六章名声域:我如何看待名?
第一节爱名之心
一、名声与自我
二、通感与不朽
第二节圣人之权
一、名教本义
二、性三品论
第三节超越有名
一、名出于人
二、知我其天
下篇正名的流变
第七章名辩思潮中的正名
第一节诸子的起源
一、诸子起源的五种成说
二、诸子起源成说之检讨
三、诸子发生的名学视角
第二节无名的路向
一、老子论无名
二、庄子论无名
第三节正名的路向
一、孟子与正心
二、苟子与制名
第四节实名的路向
一、墨子的取实子名
二、后期墨家与名家
第五节形名的路向
一、黄老论形名
二、法家论形名
第八章经学视野中的正名
第一节汉代名教的确立与衰落
一、汉初儒术的登场
二、汉代名教的定型
三、名教观念的破裂
第二节魏晋时代的名教大反省
一、名教出于自然说
二、越名教而任自然
三、名教自然将无同
第三节三教融合中的名教新解
一、自然主义的收获和困境
二、佛教的兴起与名教新解
第四节宋明道学与名教的复归
一、儒家正名思路的转变
二、名教与心学理学之分
第五节走出中世纪与名教退场
一、新义理学对道学的批评
二、西学东渐与名教的退场
三、公民格局申的名教问题
第九章西学背景中的正名
第一节正名说与柏拉图主义
一、引入柏拉图主义
二、反思柏拉图主义
三、超越柏拉图主义
第二节正名与新名学的前景
一、新名学的研究
二、新名学的前景
征引文献
一、古籍
二、专著
三、论文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