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选举制度与政党制度

选举制度与政党制度

  • 字数: 164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作者: (美)阿伦·利普哈特 著;谢岳 译 著
  • 商品条码: 9787208137257
  • 版次: 2
  • 开本: 16开
  • 页数: 185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作者把视角放在西方27个民主国家,把时间限定在1945-1990年,把着重点放在选举与政党的关系上,进而总结出选举制度、政党制度的特点。在作者看来,选举制度有三个最基本的属性:选举公式、选区规模、当选门槛,作者认为它们可以描述各种不同的选举制,这三个属性和代议机构的规模一起,对比例代表性与政党制度造成特别重大的影响。
作者简介
阿伦·利普哈特,1936年生于荷兰,后加入美国籍。1963年获得耶鲁大学博士学位,1989年当选为美国国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1995-1996年任美国政治学会会长,现为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政治学系名誉教授。其主要著作:《和解的政治:荷兰的多元主义与民主》(1968年)、《多元社会中的民主——一项比较研究》(1977年)、《民主政治:21个国家的多数模式政府与共识模式政府》(1984年)、《议会制政府与总统制政府》(1992年)、《选举制度与政党制度:对27个民主国家的研究》(1994年)、《民主的模式:36个国家的政府形式和政府绩效》(1999年)等。
谢岳,政治学博士、教授,哥伦比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访问学者,近年主要从事抗争政治的研究,最新著作为《社会抗争与民主转型》(2008年)。
目录
致谢
表格
第一章导论:目标与方法
一、选举制度的类型
二、基本方法论
三、回顾与展望
第二章选举制度:类型、模式与趋势
一、选举制度的向度
二、选举制度的其他四个变量
三、多数决定选举制
四、比例代表制:单选区制与顿特公式
五、有效门槛
六、比例代表制:单选区制与非顿特公式
七、比例代表制:双选区制
八、中间型选举制:半比例代表制、强化的比例代表制、比例代表与多数决定混合制
九、一般模式
十、选举向度之间的经验联结
十一、趋势
第三章比例性偏差度、多党分化程度与过半数胜选
一、比例性偏差度的测量原则
二、选票—议席比例偏差度:绝对值与相对值
三、有效政党数
四、过半数胜选的产生
五、政党、政党联盟与派系
六、比例性偏差度与政党制度的相互影响
第四章同一个国家选举制度之间规则的变化
一、单向度变化:选举公式
二、单向度变化:有效门槛与议会规模
三、进一步的检验
四、双向度的变化
五、选举制度的内部变化
第五章双变量与多变量分析
一、双变量模式
二、多变量模式
三、回归分析
四、合并案例重复进行回归分析
第六章其他四种潜在的解释
一、顺序选票结构对类型选票结构
二、选区名额配置不当
三、总统制政体
四、政党间的选举联系
第七章选举工程学:限度与可能性
一、调整比例性偏差度
二、塑造政党制度与过半数胜选
三、选举改革的五个典型机制
四、选举工程与选举制度的稳定性
附录
A.比例代表制公式
B.比例性偏差度指数与政党制度特征指数
C.数据:来源、增补、校正与澄清
参考文献
译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