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刑法中的社会危害性理论研究

刑法中的社会危害性理论研究

  • 字数: 313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作者: 孙建保 著
  • 商品条码: 978720813974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4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社会危害性缘起及发展历程的概况回顾,阐述了社会危害性的内涵由政治属性向法律属性的嬗变,以论证社会危害性如今已经具有了法学意义上的规范性,成为了本土化的“法言法语”;继而通过阐述社会危害性在刑事立法以及刑事司法中所发挥的功用,进一步论证社会危害性之于我国刑法学的现实意义,表明社会危害性不可轻言废弃;很后针对当前被诟病较多的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从社会危害性的角度提出了改造、完善的建议,即在四要件犯罪构成的基础上构筑“罪质-罪量”的阶层式犯罪构成,以取代传统的四要件犯罪构成。
作者简介
孙建保,男,安徽滁州人,上海市不错人民法院法官,法学博士;在《法学》、《政治与法律》、《华东政法大学学报》、《刑法论丛》、《法律适用》、《人民司法》、《人民法院报》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1项。
目录
总序

绪论
第一章社会危害性理论的缘起及在我国的移植
第一节社会危害性理论在苏俄(联)的缘起与发展
一、社会危害性概念确立与发展的形式回溯
二、社会危害性概念确立的原因
第二节社会危害性理论在我国的移植
一、社会危害性理论在我国刑法中的确立与发展
二、社会危害性概念在我国刑法中确立的原因
第二章社会危害性的内涵演变
第一节社会危害性在苏联(俄)的内涵演变
一、社会危害性内涵的实质转变
二、社会危害性内涵嬗变的形式表现
第二节社会危害性在我国的内涵演变
一、社会危害性是否为犯罪的专有属性
二、社会危害性是否为犯罪的本质特征
三、类推的存废之争
第三节社会危害性内涵演变的原因
一、政治因素的隐退
二、思想解放运动的引领
三、法学学术研究的促进
第四节社会危害性的规范性辨正
一、规范性之内涵
二、规范性之证成
三、规范性之标识
第三章社会危害性与刑事立法
第一节社会危害性对罪的影响
一、社会危害性决定着罪与非罪
二、社会危害性决定着重罪与轻罪
第二节社会危害性对刑的影响
一、社会危害性决定了刑罚因何存在
二、社会危害性决定了刑罚如何存在
第三节社会危害性与犯罪概念中的但书
一、刑法中设立但书的初衷
二、但书的功能与价值
三、但书不应取消
四、对但书理解的勘误与纠偏
第四章社会危害性与刑事司法
第一节社会危害性之于刑事司法的必要性
一、我国大陆刑法语境的分析与论证
二、域外刑法语境的设想与反证
第二节社会危害性在刑事司法中如何发挥功用
一、在定罪方面功用的发挥
二、在量刑方面功用的发挥
第三节社会危害性在刑事司法解释中的限度
一、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学术之争的启示
二、社会危害性的解释限度
第五章社会危害性与犯罪构成
第一节对犯罪客体的再认识与再定位
一、犯罪客体在苏俄兴起的初衷及其功能
二、犯罪客体植入我国后引发的质疑244:
三、犯罪客体应然价值功能的理性审视
第二节三阶层犯罪论形式判断与实质判断位阶关系的启示
第三节“罪质-罪量”犯罪构成模式型构
一、“罪质-罪量”犯罪构成模式设想
二、“罪质-罪量”犯罪构成模式的刑法学意义考察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