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林语堂英文小说Moment in Peking及其三个中文译本——郑陀、应元杰合译本、张振玉译本和郁飞译本为个案,借助叙事学、修辞学、文体学、比较文学形象学以及互文性等理论,多方面地探讨小说原著的特点,并分析译本的体现与还原情况。
作者简介
江慧敏,女,山东人,1978年出生,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不错翻译学院教师。201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师从王宏印教授,获翻译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学翻译、典籍翻译与翻译理论研究。曾在《中国翻译》、《外语与外语教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等外语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完成译著两部《Illustrated Chinese Traditional Costumes》、《货币、市场与政府:未来30年》。主持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主持并完成多项校级科研与教学项目。
目录
《京华烟云》启示录――《京华旧事 译坛烟云》代序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缘起 第二节 研究现状分析 第三节 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五节 创新之处 第二章 林语堂与Moment in Peking: 难以书写的一章 第一节 尴尬的边缘人:游走于中西文化之间 第二节 Moment in Peking:林语堂最负盛名的传世之作 第三章 Moment in Peking 的叙事、修辞、文体与翻译 第一节 叙事学与Moment in Peking的叙事模式与手段 第二节 修辞学与叙事话语的修辞特征 第三节 文体学与Moment in Peking的文体风格 第四章 文化旅行与Moment in Peking的形象塑造 第一节 比较文学形象学与东方主义理论概述 第二节 塑造的中国形象Moment in Peking 第三节 外国人形象及其译本体现 第五章 Moment in Peking的互文性与翻译 第一节 互文性理论溯源 第二节 显性互文性及其翻译 第三节 成构互文性:Moment in Peking与《红楼梦》的互文及翻译 第六章 三个中译本的特色比较与整体评价 第一节 郑陀、应元杰及其《京华烟云》 第二节 张振玉及其《京华烟云》 第三节 郁飞及其《瞬息京华》 第四节 三个中译本整体考察 第五节 《瞬息京华》、《京华烟云》:一种翻译文学 第七章 无本回译:Moment in Peking翻译的理论问题 第一节 无本回译:一种特殊的翻译类型 第二节 无本回译对翻译理论的再认识 第三节 无本回译的参照因素与终极范本 第四节 无本回译的译本评价 第八章 结语 第一节 主要结论与基本认识 第二节 无本回译:一种新的翻译类型及其理论价值的发现 第三节 本研究的不足与后续课题 参考文献 后附 附录1 林语堂小说Moment in Peking人物表 附录2 郑陀、应元杰译本《京华烟云》人物表 附录3 张振玉译本《京华烟云》人物表 附录4 张振玉译本《京华烟云》目录 附录5 郁飞译本《瞬息京华》人物表 附录6 Moment in Peking生活场景复原图 附录7 林语堂中英文作品(依据林太乙女士的统计) 附录8 Moment in Peking中的詈词和脏话翻译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