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宪制道路与中国命运

宪制道路与中国命运

  • 字数: 402千字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 作者: 徐辰 编著
  • 商品条码: 9787511731777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89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汇编以政治立宪主义为根本视野,以改良主义与革命主义的复调结构为主要线索,撷取并整理了鸦片战争前后直至新中国成立这百余年间各类与广义的“宪法”有关的历史文献。
作者简介
徐辰,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2016年),现任职于赣南师范大学政治与法律学院、应用法学研究中心,研究方向为宪法学,法理学。
目录

第一章直接民主主义革命论
导言
《建国方略》(1917-1919年)
《在广东省教育会的演说》(1921年)
《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1923年)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
《三民主义》(节录)(1924年)
《北上宣言》(1924年)
《建国大纲》(1924年)
《国事遗嘱》(1925年)
《国民政府组织法》(1925年)
第二章从边缘到主流:直接民主主义革命论的胜利
导言
《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宣言》(1926年)
《训政纲领》(1928年)
《国民政府组织法》(1928年)
《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1931年)
《立法院组织法》(1933年)
《行政院组织法》(1932年)
《司法院组织法》(1928年)
《考试院组织法》(1933年)
《监察院组织法》(1933年)
《中华民国宪法草案》(“五五宪草”)(1936年)
《中华民国宪法草案说明书》(节选)(1940年)
《中国国民党抗战建国纲领》(1938年)
第三章自由主义的宪制思潮
导言
《人权与约法》(1929年)
《我们什么时候才可有宪法?(对于〈建国大纲〉的疑问)》(1929年)
《新文化运动与国民党》(节选)(1929年)
《制宪不如守法》(1933年)
《论人权》(节选)(1929年)
《论思想统一》(1931年)
第四章另一种革命论:中国共产党的宪制理论与实践
导言
《中国共产党纲领》(1921年)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大会宣言》(1923年)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节选)(1925年)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1年)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节选)(1938年)
《<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年)
《新民主主义论》(节选)(1940年)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年)
《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1946年)
第五章多元制宪路线及其破产:“四六年宪法”前后
《国民参政会宪政期成会五五宪草修正案》
(“期成宪草”)(1940年)
《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1943年)
《中美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条约》(1943年)
《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1945年)
《在抗战胜利中的紧急呼吁》(1945年)
《中央对目前时局宣言》(1945年)
《论联合政府》(节选)(1945年)
重庆谈判前蒋介石与的来往电文(1945年)
《政府与代表会谈纪要》(“双十协定”)(1945年)
《政治协商会议宪草修改项原则》(1946年)
《和平建国纲领草案》(1946年)
《和平建国纲领》(政治协商会议施政纲领)(1946年)
《中华民国宪法》(1946年)
《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1948年)
第六章流亡的“民国宪法之父”:张君劢的精神遗产
导言
《国家为什么要宪法》(1946年)
《吾国宪政何以至今没有确立》(1946年)
《人权为宪政基本》(1946年)
《国民大会问题》(1946年)
第七章多元制宪路线的恢复:《共同纲领》与“五四年宪法”
导言
《将革命进行到底》(1948年)
《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
《中央关于废除国民党〈六法全书〉和确定解放区司法原则的指示》(1949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1949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五四年宪法”)(1954年)
附录:中国近代宪法学著作目录表
摘要
法政文丛 序 晚近以来,中国的法政秩序建构日益成为社会变革的核心主题, 自由权利与典章制度如何携手共进,在张力和对峙中求得平衡,在创 制与运作中达致中道,关涉一个社会的政治正义之实现与否。然制度 为有形设施,必以无形之文明观念与思想体系为其根源。故法政秩序 之思考不可局限于单纯制度比较与研判之层面,尚需深入一个政治体 的内在发生学与演进论,在知与行的激荡与交融中,发轫制度变革的 文明忧思与理论创新。 “法政文丛”之构思与展开,源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 科学高等研究院的学术事业。我们在“一年四会”(春季年会:通识 教育;夏季年会:儒家政治思想;秋季年会:政治宪法学;冬季年会: 知行思想峰会)的年会体系和“法政思想之中西古今”暑期讲习班的 基础上,逐渐形成自己的“政治宪法学”与“儒家宪政主义”研究特 色,并与中央编译出版社竭诚合作,推出两套文丛,即“法政文丛” 和“治道文丛”。前者侧重西学法政秩序原理之研探,后者侧重中学法 政秩序原理之钩沉,路径与资源有殊,学术与理想实一。 制无美恶,期于适时;变无迟速,要在当可。“法政文丛”旨在贯 彻法律与政治交融并进的宏观理论旨趣,以“政治宪法学”为基本学 术视野,兼容政治哲学、政治科学、历史法学等关联学科,经略天下, 汇通万国,为转型时代的中国之法政思想提供富有生命力的佳构良策。 汉密尔顿在《联邦党人文集》首篇曾有如此犀利之发问:“人类社 会是否真正能够通过深思熟虑和自由选择来建立一个良好的政府,还 是他们永远注定要靠机遇和强力来决定他们的政治组织。”我们相信, 唯有对法政秩序原理之“深思熟虑”,中国百年政治历史的大变局之 “自由选择”,才能获得文明历史的正义之根基。 是为序,以期大成。 高全喜 2014 年3 月2 日于北京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