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清真寺的社会功能

清真寺的社会功能

  • 字数: 20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 作者: 高源 著
  • 商品条码: 978756600530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1
定价:¥3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回族是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在都市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其传统的以寺坊为核心的聚落型态逐渐被打破;同时,对于具有同一信仰的城市回族来说,他们因为教育程度、经济能力、职业背景以及年龄的不同,产生了多元的利益诉求。那么,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回族如何保持族群认同?清真寺的存在有何意义?带着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清真寺的社会功能--兰州清真寺中的族群认同》(作者高源)选取兰州市的清真寺为研究对象,尝试通过探讨清真寺与回族认同的关系,呈现出特定区域中回族的社会互动、伊斯兰宗教文化影响力的消长以及族群认同与边界变动等相关适应现象。
内容简介
《清真寺的社会功能:兰州清真寺中的族群认同》由高源著。
作者简介
高源,汉族,1980年生,1999一2006年就读于兰州大学,先后获得世界历史专业学士学位、中国少数民族历史专业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获得人类学专业博士学位。曾就职于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博士后。曾在《西北民族研究》、《青海民族研究》、《中国人类学评论》、《中国图书评论》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目录
导论
一、研究缘起及选题意义
二、研究背景:认同.宗教
三、理论视角
四、田野点的选择与研究方法
五、文章 框架说明
六、论文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兰州回族社区历史概况
第一节 兰州市建置沿革
第二节 历史图景中的兰州寺坊
一、明代兰州寺坊的建立
二、清代至民国时期清真寺功能的延伸
三、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
结语
第二章 当代城市哲玛提
第一节 社区与哲玛提
第二节 兰州哲玛提文化现状
一、家庭文化传承危机
二、开放的哲玛提
三、人生礼仪的变迁
结语
第三章 延续与变迁:宗教认同的表达
第一节 城市回族的宗教实践
一、城市界面下的伊斯兰教“时一空秩序”
二、宗教行为模式与信仰
第二节 在宗教中寻找归属
一、宗教作为一种归属的选择
二、向神圣空间的回归
三、宗教信仰的功能
结语
第四章 哲玛提与族群认同
第一节 清真寺与哲玛提意识
一、哲玛提意识的延续
二、居住地的选择
第二节 清真寺与族群认同的建构
一、在仪式中建构认同
二、符号象征与认同
第三节 穆斯林内部的边界
一、历史的延续――教派门宦分化
二、信仰之间的边界
三、穆斯林与“新穆斯林”之间
结语
第五章 清真寺、社会与国家
第一节 宗教精英、清真寺和教民
一、清真寺组织制度变迁
二、从三个个案看寺与人
第二节 宗教与国家
一、信仰与民族:两种身份的选择
二、穆斯林眼中的民族身份
三、国法与教法
结语
第六章 清真寺在当代城市社会的功能
一、族群的符号象征
二、实践理性与身份归属
三、宗教组织的角色: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结合的中介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甘肃兰州调查问卷
附录二 甘肃兰州访谈提纲
附录三 当代兰州伊斯兰文化掠影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