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米沃什与布罗茨基 诗人的友谊

米沃什与布罗茨基 诗人的友谊

  • 字数: 26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 作者: (美)伊雷娜·格鲁津斯卡·格罗斯 著 李以亮 译
  • 出版日期: 2024-08-01
  • 商品条码: 9787205111854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96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 米沃什×布罗茨基:两位诺奖诗人的交叉传记,一代人的精神矿洞 从流亡美国后,布罗茨基收到米沃什的第一封信说起 他们谈论诗歌、现实与自由,交换彼此头脑中矿藏的巨大能量,在困厄中相互激发。 是一本双人传记,也是两位诺奖得主无尽辽阔的诗歌王国, 从独特的镜像视角切入,见证20世纪文学双子星的人生与创作,诗歌与爱情,直到死亡的终章。 “他们不会在沉默和失语中度过一生,他们是无法被打败的人。” ※ 从语言到权力,从祖国到异乡,从时代的集体病症到个体的灵魂解剖学: 这些伟大的头脑与流亡的心灵,如何面对生命中不可抹消之痛? 穿越20世纪的烈焰与灰烬,一部放逐与自我放逐者的长篇史诗, 栖居于语言的诗人,在失去故乡、失去母语之后,还能用什么写作? 他们的经历与各自的选择,映照出文学之勇气、自由之精神、历史之本质, 也给俄美两个帝国的兴衰落下最独特的注脚。 ※攥紧诗歌与友谊,克服时代的虚无症: 在布罗茨基眼中,米沃什是为数不多的几位诗歌前辈之一。 在米沃什眼中,这个年轻的后辈让人钦佩,因为他的存在自己变得更强大。 在文学的国度里,他们相互启迪,也彼此照亮, 在时代的逆流中,他们紧握双手,进而成为后来者的灯塔与庇护所。 对他们而言,友谊格外重要,远超一般同行间的团结,成为一种罕见的爱,甚至信仰; 书中还记录下他们所属的星群灿烂:阿赫玛托娃、曼德尔斯塔姆、奥登、沃尔科特、谢默斯·希尼…… 致敬以诗歌为名的遥远干杯。 ※ 身为密友的独家记忆,故事亲历者的一手资料,文学研究者的严谨,诗性写作的一流非虚构 她是米沃什与布罗茨基的亲密朋友,也是最早给英语读者提供扎实记录的人之一。 本书作者伊蕾娜·格鲁津斯卡·格罗斯,用诗歌、散文、信件、采访、演讲等详实资料, 以及作为故事亲历者的独家个人记忆,写出两位伟大诗人的真实人生与友谊历程。 作者用文字尽力抓住了他们的声音与稍纵即逝的影子,哪怕只有一小会儿。 “通过死亡,我们的诗人将他们嘱托给了我们——他们的读者。这本书就是纪念工作的一部分。”"
内容简介
本书着眼于这两位20世纪的著名诗人,以布罗茨基流亡美国后收到米沃什写的第一封信为开端,生命是一场债务,须经友谊和工作偿还。深入探索他们的人生与创作、诗歌与爱情,一直写到他们最终的死亡。“而友谊包括对每个人的细心接纳,包括对那些无名者和孤单者的帮助,如此,他们才不会在沉默和失语中度过一生。”这既是他们的友谊之书,也是一本切入点独特的双人传记。
作者简介
"伊雷娜·格鲁津斯卡·格罗斯 (Irena Grudzinska Gross,1946— ) 出生于波兰,1968年后移居美国, 现任职于普林斯顿大学斯拉夫研究中心。 她曾是米沃什与布罗茨基的朋友,运用作为亲历者的个人记忆, 并综合诗歌、散文、信件、采访、演讲等材料, 在本书中描绘了两位伟大诗人的人生轨迹与友谊历程。 译者 李以亮 诗人、译者。出版诗集《逆行》, 译有米沃什、扎加耶夫斯基、波希维亚托夫斯卡、 希克梅特、R.S.托马斯等诗人作品数种。 曾获“宇龙诗歌奖”、“诗探索”翻译奖、花城翻译贡献奖、 “诗收获”翻译奖、《西部》翻译奖等。"
目录
引子:“一封安慰信”
第一部诗人共和国
第一章切斯瓦夫先生与约瑟夫
第二章诗歌、青春和友谊
第三章友谊与诗歌事业
第四章女人、女作家和缪斯
第二部祖国与他乡
第五章在帝国阴影下:俄罗斯
第六章约瑟夫·布罗茨基与波兰
第七章一如既往的孤独:美国
第八章带外国口音的诗歌
尾声
第九章死亡与友谊
第十章回归与死亡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