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古代历史编纂学

中国古代历史编纂学

  • 字数: 637
  • 出版社: 光明日报
  • 作者: 白云|
  • 商品条码: 978751946918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55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16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历史编纂学十分发达,是我国优秀史 学遗产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着多样的编纂形式、丰 富的编纂思想、悠久的史官设置和修史制度、突出 的历史编纂成就,需要认真研究、总结和借鉴。 本书名为《中国古代历史编纂学》,主要讨论 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中国古代历史编纂学的产生 和发展。突出社会变迁与历史编纂学发展的互动关 系,尤其是学术思想的嬗变与历史编纂学的变革; 二是中国古代历史编纂形式。重点剖析各种史书体 裁的产生、发展、特点等,揭示中国古代史书体裁 的辩证发展规律;三是中国古代历史编纂学思想。 重点挖掘史书体裁背后的思想和观念,重视从中国 史学史发展的过程中论说每一种史书体裁的变化及 其观念的变革。依此,将全书析为上、中、下三编 ,力图系统挖掘和总结中国古代历史编纂学的历史 、理论和方法等,探讨中国古代历史编纂学在观念 、方法、理论等方面的思想成就,总结其利弊得失 ,弘扬中国传统史学的民族特色,为当今的历史编 纂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作者简介
白云,男,1965年10月生,云南建水人,云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云南省史学会理事、云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长期从事中国史学史、历史文献学教学与研究。在中华书局、人民出版社等出版《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论纲》《史通》(上下)等著作6种,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持和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等18项。荣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二等奖、三等奖等多项,荣获云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荣获云南省教学名师、云南省优秀教师、全国教育硕士优秀导师等荣誉。
目录
引言 历史编纂学遗产的重要价值 上编 中国古代历史编纂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章 中国古代历史编纂学的发展轨迹 第一节 从口耳相传到历史记事 第二节 历史编纂学的起步:先秦 第三节 历史编纂学趋于成熟:两汉 第四节 历史编纂学的大发展:魏晋南北朝 第五节 历史编纂学的繁荣:隋唐宋元 第六节 历史编纂学的反思和总结:明清 第二章 学术思潮嬗变与历史编纂学的变革 第一节 诸子之学与先秦历史编纂学 第二节 黄老思想与汉初历史编纂学 第三节 经学独尊与汉代正统史学 第四节 儒释道交融碰撞与魏晋隋唐修史之风的盛行 第五节 理学思潮与宋元明历史编纂学 第六节 经世实学与明清历史编纂学 中编 中国古代历史编纂形式 第一章 史书体裁和体例 第一节 史书的体裁 第二节 史书的体例 第三节 名与实之争 第四节 继承与创新的自觉意识 第二章 编年体和纪传体 第一节 编年体 第二节 纪传体 第三章 典制体和纪事本末体 第一节 典制体 第二节 纪事本末体 第四章 史注、史评和史考 第一节 史注体 第二节 史评体 第三节 史考体 第五章 国别体、地志体和学案体 第一节 国别体 第二节 地志体 第三节 学案体 第六章 谱牒和笔记 第一节 谱牒 第二节 笔记 第七章 类书和丛书 第一节 类书 第二节 丛书 下编 中国古代历史编纂学思想 第一章 《春秋》学与传统编年体的史学观念 第一节 《春秋》的史法和史义 第二节 《左传》:叙事与论史相结合 第三节 《汉纪》:“通比其事,例系年月” 第四节 《资治通鉴》:“因丘明编年之体,仿荀悦简要之文” 第五节 实录体及其编纂观念 第六节 纲目体及朱熹的编纂学思想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