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佛性论/宗教研究系列/凤凰文库

中国佛性论/宗教研究系列/凤凰文库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 作者: 赖永海 著作
  • 商品条码: 9787214081605
  • 版次: 2
定价:¥3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赖永海编著的《中国佛性论》从中国哲学发展史的全局着眼,把佛性论放在广阔的历史范围内去考察,系统、深入地阐述了中国佛性思想流传、发展的全貌。在研究方法上,作者采用以范畴为线索,把佛教目前的佛性思想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从而把中土佛性思想的各种内在联系及其历史发展揭示出来。《中国佛性论》以几对大的范畴和几十对小的范畴来阐述中土佛性思想,在具体论述中又多采用互相比较的方法,充分揭示了各个范畴之问的内在联系及其历史发展。
目录
作者的话
绪论
第一章  印度佛性义略览与中土佛性论概观
一  佛性探源与经论略览
二  佛性诸义与随机摄化
三  中国佛学发展大势与中土佛性思想概观
第二章  法性与真神
第一节  法性论与本无说
第二节  真神论与灵魂说
第三节  外来宗教与传统思想
第三章  众生有性与一分无性
第一节  阐提成佛说与中土涅檠圣
一  《涅?》诸译与阐提诸义
二  众生有性说与中土涅檠圣
三  般若实相义与涅粲佛性我
第二节  一分无性说与法相唯识宗
一  阐提无性说与法相唯识宗
二  五种种性说与唯识诸经论
三  染净所依与阿赖耶识
第三节  理性平等与行性差别
一  真如理性与无漏种子
二  理佛性与行佛性
三  众生有性说与一分无性说
第四章  本有与始有
第一节  本有说与始有说
一  本有说与悉有性
二  始有说与当果义
三  佛性与性佛
第二节  有因必得果与因不即是果
一  有性终作佛与有因必得果
二  佛性非性佛与因不即是果
三  有因必得果与因不即是果
第三节  亦本亦始与非本非始
一  本有于当与亦本亦始
二  中道佛性与非本非始
三  因果圆融与即本即始
第五章  性具与性起
第一节  性具说与天台宗
一  性具善恶与一念三干
二  贪欲即道与三谛圆融
三  转迷开悟与定慧双修
第二节  性起说与华严宗
一  如来性起与法界缘起
二  本来是佛与无尽缘起
三  方便五性与华严五教
第三节  中道佛性与华严境界
一  生佛互具与生佛相即
二  修善开悟与离妄还源
三  中道佛性与华严境界
第六章  即心即佛与无情有性
第一节  即心即佛与禅宗六祖
一  佛性平等与心性本净
二  明心见性与离桐无念
三  禅非坐卧与道由心悟
第二节  无情有性与后期禅宗
一  无情有性与荆溪尊者
二  木石有性与真如遍在
三  性白天然与呵佛骂祖
第三节  即心即佛与无情有性
一  木石无性与无情有性
二  本觉真心与真如佛性
三  六祖“革命”与心的宗教
第七章  顿悟与渐修
第一节  顿悟见性与理不可分
一  小顿悟与大顿悟
二  顿悟见性与祖师禅法
三  直下顿了与理不可分
第二节  拂尘看净与因缘见性
一  次第修行与三乘佛教
二  闻教信修与因缘见性
三  拂尘看净与借教悟宗
第三节  顿悟渐修与鱼兔筌蹄
一  渐以成顿与顿不废渐
二  顿悟渐修与鱼兔筌蹄
三  教无顿渐与人有利钝
第八章  自力与他力
第一节  唯心净土与西方净土
一  西方净土与自性弥陀
二  极乐世界与兜率净土
三  理即佛与究竟即佛
第二节  自性自度与慈悲普救
一  自度与佛度
二  解脱不离世间与三品九级往生
三  修禅与念佛
第三节  难行道与易行道
一  自力有限与佛力无边
二  三学难修与佛号易念
三  净土法门与末法时代
第九章  中土佛性与汉唐社会
第一节  佛性学说的繁荣与汉唐社会的苦难
第二节  中土佛性论的特点与宗教学说的现实品格
第三节  印度佛教的中国化与儒释道三教归一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1988年上海版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