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日本航空母舰全史

日本航空母舰全史

海上巨兽、空中雄鹰,太平洋战争中不容忽视的作战力量——日本航母。
  • 字数: 341000
  • 装帧: 简装
  • 出版社: 中国长安出版社
  • 作者: 潘越 著
  • 商品条码: 9787510709722
  • 版次: 3
  • 开本: 16开
  • 页数: 392
定价:¥14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 忠实纪录旧日本海军航母的发展,真实再现数十年前海上战争的激情 ★ 以发展时间和具体舰型作为叙述线索,完整叙述日本航空母舰从诞生、壮大,直至走向覆灭的每一步 ★ 详实正文、清晰照片、精美线图相结合,发展历程与战斗历史描写齐头并进,一本值得收藏与反复品读的好书
内容简介
在东至珍珠港、西至印度、南至瓜岛、北至阿留申群岛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海上和空中逞凶的旧日本海军航母机动舰队是如何产生、发展,并且壮大起来的?本书将为读者详细解析日军航母从建造到服役直至覆灭之过程,其在航空母舰的设计、改造、武器装备等方面进行的种种研究与尝试,并记录有诸多令人感同身受的亲历回忆、不曾披露的技术细节,以及大量珍贵照片和精美线图。
作者简介
潘越,日常从事日语翻译,工作闲暇也研究日本历史,并侧重于政治、军事题材。著有《日本驱逐舰全史》《日本军事崛起之路:幕末至明治时代》,编有专注于日本军政文化的《日本·军鉴》丛书。
目录
初创 若宫丸号、能登吕号、神威号水上飞机母舰 凤翔号小型航空母舰 赤城号大型航空母舰 加贺号大型航空母舰 龙骧号小型航空母舰 跃进 香久丸型、神川丸型特设水上飞机母舰 苍龙号航空母舰 飞龙号航空母舰 祥凤号、瑞凤号改造航空母舰 苦战 翔鹤号航空母舰 瑞鹤号航空母舰 大鹰型改造航空母舰 神鹰号、神鹰号改造航空母舰 飞鹰型改造航空母舰 覆灭 千岁型水上飞机母舰 千岁型改造航空母舰 瑞穗号水上飞机母舰 日进号水上飞机母舰 秋津洲号水上飞行艇母舰 大凤号航空母舰 云龙型航空母舰 特TL护航航空母舰 陆军秋津丸号、熊野丸号航空母舰 信浓号航空母舰 伊势型航空战列舰 伊吹号改造航空母舰 前世今生 日本航母主要舰载机 “航空主兵”VS“舰炮主兵”的论战 战后日本海上航空相关军舰的发展 日本航空母舰绘图 日本航空母舰绘图 日本航空母舰照片 参考文献
摘要
前言 20世纪初,人类社会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强力拉动下飞速发展。这一时期对于曾经辉煌的东方古国——中国来说,是屈辱而悲惨的黑暗年代。不到十年之前清政府还拥有一支颇为宏伟、以铁甲巨舰为支柱的北洋海军,却因在甲午战争中被迅猛崛起的日本帝国海军击败而走向了覆亡。而日本由此进入了工业大发展、社会各方面之进步均大为提速的辉煌年代,日本国内上至权贵下至平民,均对未来充满美丽的憧憬与信心,决心付出一切努力建立崭新的东亚霸权帝国。 与依靠信息技术变革的21世纪不同,20世纪初的世界是依靠钢铁、能源、交通等工业技术变革而推动文明快速进步的,且进步的脚步在百余年前显得尤为迅捷,更加让人眼花缭乱,看似先进前卫的事物往往眨眼功夫就已经过时了。以海军军舰为例,1894年中国的北洋海军虽然覆灭了,但其绝对主力——两艘定远级铁甲舰却并没有失败,在大东沟海战中抵挡住了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所有疯狂炮击。如果清政府认清形势,事先为北洋海军添置更多铁甲舰或者为已有军舰添置更多威力强、射速快的火炮,决定中日两国国运的甲午战争很可能会是另一种结局。然而,在甲午战争打响之前,英国便诞生了君权级战列舰,开创了前无畏战舰时代,仅仅九年之后日俄战争便宣告爆发,已经被编入日本海军的镇远号铁甲舰(姊妹舰定远号则被日本人拆得七零八落)在此时已经不能充当作战主力,对马海战时东乡平八郎麾下联合舰队中战列舰的主力是三笠、敷岛、富士、朝日这四艘战列舰(原本是六艘,即“六六舰队”扩军计划中规定的六艘主力战列舰,但八岛、初濑两舰在围困旅顺港时被俄军水雷炸沉)。对马海战的结果,凭借着本方战列舰队更猛的火力、更好的防护——这些优点是由日军四艘主力战列舰相对于俄军四艘主力舰博罗季诺级战列舰拥有更大的吨位带来的,当然也有采用了威力凶猛的下濑火药等新技术武器的因素——日本海军最终取得了史上极少见的辉煌胜利,俄海军罗杰斯特温斯基舰队近乎全灭,而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未损哪怕一艘较大吨位军舰。 日俄战争使日本之国力进一步腾飞,这对其后数十年东亚乃至世界的历史演变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而对马海战对于世界海军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同样无法忽视。英国迅速于战后的1906年建成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无畏级战列舰,于是诞生仅仅十余年时间的前无畏级战舰在刚刚经历堪称辉煌的对马海战后竟然又迅速过时了,大批的钢铁巨兽只好退居二线。又过了仅仅十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1916年,均以无畏型战列舰、巡洋舰为主力的英国和德国的庞大舰队集群终于在日德兰海战中进行了一次不算完美顺畅的铁血交锋——当时全世界没有任何人能想到,这便是世界海战史上大战列舰队会战之绝唱!对马海战毫无疑问对日本海军此后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也有巨大影响——甚至可以说是主宰性的影响。首先,日本海军彻底成了“大战列舰队在决战中取得制海权乃战争胜利之本”这一思想的忠实信徒。其所设想的下一次战争中的首要任务目标,仍然是取得战列舰队会战之胜利,从而夺取广泛海域内必要的制海权,使日本帝国在战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其次,日本海军从此笃信“精强”主义。这又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精”是认为己方舰队在整体规模上落后于敌方舰队并不等同于弱势,只要战列舰队中最强的主力战舰在吨位、火力、防护等指标上领先于敌军舰队中的最强军舰,则依靠主力战舰对战取得胜利就能得到海战最终的全面胜利,如同对马海战的情况;另一方面,日本海军又非常迷信新式武器的“强”,如对马海战前日军通过无线电报机掌握俄军舰队动向,迫使其在不利状况下投入交战,而日军威力强大的下濑火药又明显压倒俄军的双基火药,这都是日本海军多年潜心追踪并引入最新科技的成果。最后,日本海军在甲午与日俄两场战争的开始阶段都以不宣而战的偷袭行动先向对手打一闷棍,作为后续战事顺利展开之铺垫,而此种卑劣行径竟得到了欧美国家的拍手叫好。日本海军于是从战略、战术层面上均丧失了对战争道义的顾忌,大力发展灵活、隐蔽、快捷的突击性海战兵器,试图在下一次战争开局阶段照方抓药。 1910年3月,日本首次以自身工业实力建造的战列舰——萨摩型首舰在横须贺海军工厂竣工下水,其吨位竟创造了当时的世界纪录,超过了英国无畏级,然而其整体设计理念与战斗力指标却完全不能与无畏级比肩。1912年日本又建造河内型,向无畏级学习,主炮口径得到统一,然而两舷炮位的设置方式(造成所有火炮不能同时向同方向开火)、火炮身管长度的不同(造成同时开火时射程有差异等),使其仍然与真正的世界顶级战舰存在差距。日本为弥补差距需要付出巨大代价,于是在1913年再次斥巨资向英国购买战列巡洋舰金刚号(称之为超无畏级),认真学习模仿,自建其后续舰比睿、榛名、雾岛。这“四大金刚”不但成为日本海军新一代的强大主力战舰,傲然于东洋之上,且证明了日本自身造舰实力也已接近世界一流水准,为长门型乃至大和型战舰的诞生打下了坚实基础。金刚型的建造还在进行中,欧洲于1914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前还属于空中冒险家们手中玩具的螺旋桨动力飞机突然之间成了杀人兵器,并以令人目不暇接的速度更新升级。战前某些最为大胆的飞行员甚至已经尝试驾驶过非常原始的多翼飞机,在铺设了木制临时性平台的军舰上起飞和降落。1910年11月14日,美国飞行员尤金·埃利(Eugene Ely)驾驶一架50马力的寇蒂斯双翼机由伯明翰号轻巡洋舰(USS Birmingham)的临时平台上起飞,1911年1月18日又在宾夕法尼亚号巡洋舰(USS Pennsylvania)上大约36米长的倾斜木制平台上安全降落,轰动世界。然而在当时,如此壮举并不被认为具备实质军事意义——在军舰上铺设起降平台既麻烦又使得其舰炮无法使用,而在全世界海军官兵的头脑中,“大舰巨炮”主义是根深蒂固的,为了起降飞机而让军舰丧失开炮的能力当然是不可接受的。飞机转而通过经改造的普通民用船只上舰(民用船舶上层建筑较为平坦,而军舰上高耸的舰桥和笨重的炮塔是对飞机上舰的天然阻碍),同时采用执行任务完毕返回时先降落在水中然后由吊车回收的方式上舰(因飞机降落时所需甲板长度要大于起飞时所需,这样虽然也很麻烦,却可以大大缩短飞行甲板长度),这被认为是最合理的方式。 一战前欧洲的紧张局势促使海军头号强国——大英帝国成为海军航空兵发展的先锋。1912年末皇家海军首先在竞技神号巡洋舰(HMS Hermes,这个名字后来多次被皇家海军使用)上进行了飞机起飞试验。1914年7月,即战争爆发前,英国组建了独立的皇家海军航空队,改造多 艘商船成为水上飞机母舰,并利用搭载的飞机进行了一些小规模的袭击作战,如袭击位于德国境内的齐柏林飞艇基地。排水量7020吨、搭载10架水上飞机的皇家方舟号(HMS Ark Royal,这个名字同样被重复使用)成为世界上第一艘正式建成而非改造得到的水上飞机母舰,并被投入地中海战事中。1916年日德兰海战的结果虽然是德国公海舰队从此不敢出港,但从战术层面上说英国皇家海军的损失要大得多,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之一即是敌情侦察不力(水上飞机母舰恩加丁号放出的单单一架侦察机没能发挥作用)。依靠军舰搭载飞机(军舰的航速要快于商船,能够跟上舰队的航行)实施侦察的想法开始受到重视,于是1917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艘“形似航母”——还在建造过程中的暴怒号战列巡洋舰(HMS Furious)被去掉前甲板上的炮塔,变成了一艘前半部分是起降甲板,后半部分仍然有舰桥和火炮的混血舰。但是,这样的设计造成飞机的舰上降落过程更加危险,直接导致有飞行员牺牲。由此英国人产生了“全直通式飞行甲板”的想法,1917年末诞生了百眼巨人号航母(HMS Argus,由罗索伯爵号邮轮改造而来),能够搭载20架索普威思杜鹃式鱼雷攻击机——这是世界上第一种鱼雷攻击机。通过搭载战机携带威力强大的鱼雷武器,表明百眼巨人号作为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因其首创的全直通式甲板),已经准备要正式参与到海战当中,依靠空中力量击沉敌军战舰了。但不久之后的1918年末,第一次世界大战就结束了,航母的发展脚步立刻缓慢下来。1918年初,世界上第一艘按照一直延续到今日的航母标准(船体本身为军用舰船构造,上层拥有全直通式甲板,保证飞机起降畅通安全)开工建造的航母——竞技神号出现在了英国的船台上。但是也因战争结束,该舰推迟至1923年才最终建成。此时英国人发现,有两个国家已经在海军航空兵领域追赶上来了。一个是首创飞机在舰船上起降,却在此之后进展缓慢的美国;另一个,则是东方的日本。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