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民间画像砖品鉴

中国民间画像砖品鉴

  • 字数: 33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有限公司
  • 作者: 李国新,杨絮飞 著
  • 商品条码: 978753478725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37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民间画像砖品鉴》的研究对象是在博物馆和文物部门监管之外散落民间的画像砖,范围主要涉及中原地区、巴蜀地区、浙江地区以及南北朝时代。这批珍藏于民间的画像砖精品是抢先发售呈现于世,本书立足于图像本身,从文化和艺术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挖掘其文化和历史价值,对于民间画像砖的保护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李国新,河南社旗人。浙江农林大学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农林大学汉画造型语言研究所所长,中国汉画学会会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已参与国家重点课题4项、省级重点课题5项,出版《汉画学》《画像砖艺术鉴赏>《砖石札记——汉画造型语言研究》《汉画像砖造型艺术>《诗话东湖》《汉画像砖精品赏析》等专著10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杨絮飞,河南新蔡人,美术学硕士,在读博士。浙江农林大学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装饰艺术设计方向负责人,浙江农林大学汉画造型语言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汉画学会理事,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主持国家重点课题1项,参与国家课题3项、省级重点课题5项。出版专著10部,其中关于汉画研究方面的专著有《汉画学》《画像石艺术鉴赏》《砖石札记一汉画造型语言研究》《汉画像石造型艺术》《汉画像石精品赏析》,发表汉画学术论文50余篇。
目录
第一章逐鹿中原——河南画像砖品鉴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同根之果——同墓葬或同窑口画像砖品鉴
第三节残缺之美——豫中画像砖珍贵残片品鉴
第四节中原之花——豫中画像砖美丽印模品鉴
第五节品全猎异——豫中地区完整砖与异型砖品鉴
第六节破茧之行——许昌实心砖品鉴
第七节帝乡辉煌——南阳画像砖品鉴
第八节古都遗韵——洛阳画像砖品鉴
第二章情耀天府——巴蜀地区画像砖品鉴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茂物腾境——巴蜀地区矩形大砖品鉴
第三节祥瑞意象——巴蜀地区条形砖品鉴
第三章文润越歌——浙江画像砖品鉴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祥纹富梦——杭嘉湖地区画像砖品鉴
第三节汉风越俗——宁绍地区画像砖品鉴
第四章龙化佛音——南朝画像砖品鉴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妙相庄严——河南邓州南朝画像砖品鉴
第三节佛音袅袅——浙江余杭南朝画像砖品鉴
第四节舒诙布趣——浙江嵊州南朝画像砖品鉴
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
前言
画像砖是带有纹样、图像及文字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陶质建筑构件,是中华民族造型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其发展历史几乎与中国文明史等长。最早的疑似画像砖见于公元前5000 年以前的河姆渡,称为“砖形花纹陶块”,功用不明。周朝的绳纹砖被认定为画像砖的开山鼻祖,春秋时画像砖在河南、陕西崭露头角,秦代发展较快,兴盛于两汉,魏晋渐衰,南朝复兴。明清时部分作品改模印为砖雕形式,至今尚存影于古建筑中。
本课题所研究的民间画像砖,是在博物馆和正规文物部门监管之外散落在民间的画像砖,它是汉代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一大批珍贵的历史文化图像资料。本书尝试立足于图像本身,从文化、艺术、美学、发生学、符号学的角度对所有在录砖进行分析和研究,将这批隐藏于民间的画像砖首次呈现于世,以期挖掘其文化历史价值,“执古之道以御今之用”。
一、关于画像砖的故事
汉代是刘邦唱着《大风歌》、挥舞着三尺剑开辟出来的朝代,是一个雄浑广大、气势恢宏的时代。这里我们要讲述一个活跃于汉代峥嵘岁月里的一种气势恢宏的艺术形式———画像砖的故事。
1.画像砖之春发
在陕西,它披着黄老学说的耀眼霞光走入汉代,身上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宣告着平安,彰显着吉祥。在洛阳,它收录了天马的神威、武士的英武,鹿跑、鹰飞、雀舞,老虎逡巡、豹子观望,珠树结满果实,嘉禾茁壮成长,凝聚着尚武时代的雄强气息。
2.画像砖之夏茂
在郑州,在广大的豫中大地,它纹满满、模多多,展尽风情方始休。满身铺陈的是用活模压印出的天上、人间、地下现实与虚幻交织的精彩,和着乐府之韵、汉赋之风,播绿布荫于中原大地。在许昌,它经历了舍繁就简的变革,简括的建筑里装的都是家国深情。
3.画像砖之秋收
在南阳,它曾取代其画像石兄弟,于邓禹家族墓中幻化恢宏;在“泗水捞鼎”里讽秦,在“胡汉战争”里扬汉,马车上的百戏充满不可思议的精彩和激情;对天上人间蒙太奇式的组图拼接,写尽帝乡风情;阙门里骑吏双双的背影,永存汉关幽情;被分割的简笔黄牛,跨越时空启发过毕加索;翘胡子的执金吾门吏,俏皮地调侃人生;乞讨的胡人乞丐,反衬着大汉的雄强……在这个富可敌国的刘秀故乡,画像砖着实火了一把。在巴山蜀水的天府之国,沉浸在天高皇帝远畅快淋漓的酣歌之中;煮盐的咸香暖气激活了巴蜀古国的味蕾,庖厨里的绝味跨越时空香醇到今。歌舞宴饮中慵懒的贵妇,车水马龙里交游的权贵,喧哗市场里逐利的小贩,考绩闹剧里官吏的窘态,养老图里朝廷的温情,田地间农夫的劳碌,江河里唱晚的渔舟……一块块画像砖演绎了巴蜀地区两千年不变的火辣生活。
4.画像砖之冬藏
西汉末的王莽之乱、东汉末的三国之争和西晋初的永嘉之乱致使中原
人民大批南迁。在江浙之地,画像砖低调转身,带着移民的思乡情结、没落窘境、厚重文化融入吴越之地的民风民俗之中。砖变小了,情更深了;距离远了,心更近了。画像砖在这里实现了衰微与升华的并存,从东汉一直延续到三国两晋时期。
5.画像砖之嬗变
魏晋南北朝时期,当外来的佛教文化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遍地开花时,本土文明却因民族分裂而走向衰微,几近停滞。到南朝时,汉政权偏安江南,画像砖也依附于兴盛的佛教改换了容颜:华丽多了,淳厚少了;细节美了,气势弱了;热衷于佛道神仙,脱离了现实生活。但从艺术形式上看,技法日渐成熟,几近盛唐气象;繁复的“S”形动感装饰,开启了中国的巴洛克风格。画像砖在南朝的嬗变,从文到质,脱胎换骨。
二、画像砖的题材内容与制作技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