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金台集

金台集

涵盖了55个少数民族共42部传世作品,内容涉及各民族文史哲经典,博大精深,引人入胜,全方位展示出除汉族之外的55个少数民族所创造的文化精华。这是国内第一次在真正意义上将习近平主席所提倡“国学是由56个民族创造的”的“大国学”理念,从学理范畴付诸出版。
  • 字数: 3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作者: (元)纳新 撰 著
  • 商品条码: 978750783849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00
定价:¥2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金台集》是元代维吾尔族诗人纳新的代表作。纳新,一作乃贤,字易之,葛逻禄(文中作“郭罗洛”)氏,他通过努力学习,充分掌握了汉民族文化,在文人才子云集的京师和江南,以诗文知名于世。其诗文以游览酬唱居多,亦不乏针砭时弊之作,风格清丽,不刻意雕饰。陈垣在《元西域人华化考》中对他极为推崇。该集为危素所编,前有欧阳玄、李好文、贡师泰三人至正壬辰的序和黄溍至正庚寅末的题辞,后有揭奚斯至正乙酉的跋、程文至正辛卯的跋及杨彝至正乙未的跋。此外还有危素的一则跋,未记年月。危素在跋中称:“易之《金台前稿》余既序之,及再至京师,又得《后稿》一卷。”由此可知,该集为两稿合编而成。
作者简介
纳新(一作“乃贤”),字易之,西北郭罗洛(一作“葛逻禄”)氏。元时,西北诸部在元任职者多散处中原各地,纳新亦随之迁至河南南阳。其与中原文士交游甚广,以诗歌闻名于世,他与当时能书的韩与玉、善古文的王子充并称为“江南三绝”。
目录
金台集》原序
《金台集》题辞
卷一
卷二
《金台集》题诗
《金台集》后跋
摘要
序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推出的《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是一套规模宏大的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丛书,也是新世纪我国文化建设的一项壮举。它对于弘扬我国各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加强各民族的和谐和团结,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把传统文化一概斥为“封资修黑货”,使人们长期对国学有所忌讳和忽视。改革开放以后,自20世纪90年代“国学热”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继承我国传统的文化学术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重要性。尽管对于“国学”的内涵和外延,学术界不无歧见。狭义的“国学”,前人多指以“经”、“史”、“子”、“集”为代表的传统“汉学”。而“中华大国学”概念的提出,则始于新世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的国学,是56个民族创造的”。这就为“中华大国学”概念奠定了明确的理论内涵和外延。 由当今56个兄弟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有着漫长的历史过程。在中华大地上,自古便繁衍着众多的民族和氏族部落,如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所论述,既有源于蒙古高原的蒙古人种,也有从中亚东移的雅利安人种,还有从南亚北上的南太平洋人种。很自然,各个民族和氏族部落在自己的历史发展中,都创造了自己的文化。而在五千多年汇聚和交融的过程中,各民族和氏族的文化既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相互吸取、相互借鉴,又各自发出独特的光辉。今天,占全国人口92%的汉族本身就是由历史上的华夏族与周边的许多民族和氏族融合而成的。在这种意义上,汉族文化自然也融会有历代许多民族和氏族的文化创造。 近代以来,由于西学东渐,对于世界各国先进文化的汲取,使我国文化和学术产生了划时代的走向现代化的深刻剧变。而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建设,不但不能割断历史传统,相反,必须从历史传统中汲取优秀的养分。文化的现代化总是在前人肩膀上前进的,只有充分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并努力吸取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先进文化,我国当代的社会主义文化才能够超越传统文化。认识文化发展的承前启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历史趋势和规律,人们就不难理解和认识《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的编辑和出版,具有何等重大的意义。 中华民族文化精深博大,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典籍不可胜数。这自然给文库的编选带来很大的难度。这套丛书除“汉学”文献外,还收辑有少数民族典籍42种,不但包含传统汉学的“经”、“史”、“子”、“集”,以及历代名家的诗文、小说的精选,还选辑有少数民族的富于代表性的著作,如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藏族史籍《红史》、《萨迦世系史》等;蒙古族史籍《元朝秘史》、《汉译蒙古黄金史纲》等;满族历史著作《满族源流考》;维吾尔族古典长诗《福乐智慧》;还有彝族、土家族、苗族、瑶族、毛南族、壮族、仫佬族等民族文化典籍,如《查姆》、《梅葛》、《阿诗玛》、《召树屯》、《布洛陀经诗》、《莫一大王》、《过山榜选编》、《盘王歌》,等等。其中既有历史学术名著,也有民间长期流传的民歌和英雄史诗。尽管难免会有疏漏,但其篇幅之浩大,可谓涵盖了我国各民族文化的精华,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学术的灿烂光辉! 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主席便指出,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我们必将迎来文化建设的高潮。今天,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进展和全面小康社会的接近实现,我们正迎来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在这样的历史时刻,《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的编辑出版,无疑正当其时。近年介绍国学成果的著作虽然出版不少,像《永乐大典》等的重新出版,工程之浩繁可以想见。但从“中华大国学”的视野,涵盖中华各民族的文化学术来选编,这套丛书确实做了前人还没有做过的工作,为人们了解中华大国学提供了一套难能可贵的选本。我相信它一定会获得广大读者的热忱欢迎,也深信这一套丛书,一定会以它的精致而丰富的内容,以它宏阔的学术眼光和高度的编辑质量,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时代的中华新文化,并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作出自己出色的贡献! 是为序。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  张 炯 2016年1月20日于北京 《金台集》原序 三代而上,天地之英著为礼乐;三代而下,礼乐之英散为文章。礼乐、文章无处不有,无时无之,是故礼之用,莫妙于乐;文章之用,莫妙于诗。英即妙也,发舒而可见,谓之英;鼓舞而莫测,谓之妙。于是诗与乐之妙,可以动天地感神明、广声教移风俗也。皇元混一以来,诸国人以诗文鸣者,前代罕有。郭罗洛纳新易之卓然继前修之后,以能文称而尤长于诗。其诗清新俊逸而有温润缜栗之容,七言杰者盛唐焉。近年来京师因裒其作,题曰《金台集》,暇日袖以视余,谒余题其帙端,顾余引年治归,欲诵佳句于百僚,恨已晚矣。然念九州共贯之久,而士有斯作焉。治世之音其来方昌,兆见于此。譬如鸣于高冈,目前鼯之嗥,无足怪也。会当修承平旧观,置之承明奉常之署,以制作之事归之,其将咸韶斯世也欤。志余喜以俟。至正壬辰七月初吉鳌扉老人新赐致仕欧阳玄书于京城庆寿禅寺之僧舍。(是日捷报四川王师杀红巾,复荆州。) 危子太朴示余以《金台集》,诗古律凡若干首,读之未尽卷,不觉释然自喜,若三日不食而得脍炙羊枣也,布絮蓝缕而得方空绮也,又如空山穷野而闻钧韶铿金戛玉也。诗郭罗洛易之所作。易之西北方人,而天地精英之气所赋若是。然宇宙之广,土域之大,山川人物风俗之异,气之所受固不能齐也。尝爱贺六浑阴山敕勒之歌,语意浑然不假雕刿,顾其雄伟质直善于模写,政如东丹突欲画本土人物,笔迹超绝,论者以为不免有辽东风气之偏。惟吾易之之作,粹然独有中和之气,上可以追媲昔贤,下可以鸣太平之治,温柔敦厚,清新俊迈,使人读者隽永而不厌,兹非圣人之化,仁义渐被,诗书礼乐之教而致然耶?吾闻易之不喜禄仕,惟以诗文自娱,其来京师,特以广其闻见以助其诗也。今将归隐于江淮之南,凡所与游者,皆恋恋不忍其去,则其志趣益尚矣哉。至正壬辰魏郡李好文书。 易之郭罗洛氏也,少居江南,长游齐鲁燕赵之间。以客于京师,博学善歌诗,其词清润纤华,每出一篇,则士大夫辄传诵之。大抵五言类谢、柳恽、江淹,七言类张籍、王建、刘禹锡,而乐府尤流丽可喜,有谢康乐、鲍明远之遗风。间录其近作一篇来谒,曰:“仆于世甚拙知焉,不能出奇干时,钩连强近以有禄爵力焉,不能操弓挟矢驰骤风雨以自效于时,又不能占占逐利如鹰鹯鸷鸟之发也。此心泊然无佗好,其有好而得之者,尽在是矣。太史危君尝为仆序前所录稿,吾子幸更序之。”予闻郭罗洛氏在西北金山之西,与回纥壤相接,俗相类,其人便捷善射,又能相时居货,媒取富贵。易之世出其族,而心之所好独异焉。宜乎见于诗者,亦卓乎有以异于人也。虽然富贵可以知力求,而诗固有难言者矣。是以黄金丹砂穹圭桓璧犹或幸致,而清词妙句在天地间,自有一种清气,岂知力所能求哉。昔之善论者谓诗有别思,易之之于诗,其将悟于是也夫。至正十二年八月望日监察御史宣城贡师泰序。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