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图形设计(新1版)/崔生国

图形设计(新1版)/崔生国

全新教材 围绕教学 以学为本 以教为切入点 注重教学设计 用课题实践体验理论 给师生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30%理论+30%案例+40%课题=完美教学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 作者: 崔生国 著
  • 商品条码: 97875586123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57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畅销16年,累积销售18万册,此次修订完善图形设计方法,新增课程教学和优秀作业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经典教材。 本教材到现在即将是第四版了,本着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全书在保留部分经典图形案例的基础上,深入完善了图形设计方法,使图形设计教学理念更加清晰有条理,方法更加切实可行。同时,本次修订还增加了部分优秀学生作业案例,希望可以给教学带来直接的参考。
作者简介
崔生国,博士,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设计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访问学者。其作品多次参加海内外各种设计展览并获奖,其中包括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银奖、华东大奖银奖、香港设计师协会双年展优异奖、亚洲平面设计三年展、香港国际海报三年展、德黑兰国际海报双年展,等等。编著有《文字意态》《图形意语》等18本著作,多篇论文发表在《文艺研究》《装饰》等专业核心期刊。曾获第十三届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第23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奖铜奖、中国设计事业先锋人物奖。主持并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和上海市教委科学创新项目。
目录
第一章 图形语言与传播意义 一 图形的定义和价值 二 图形的起源与发展 三 图形传播的意义 四 图形的内蕴和设计 五 优秀图形的评判 第二章 创意联想与设计思维 一 形象联想 二 意象联想 三 联想的方式 四 语言文字的视觉形象化转换 第三章 图形设计的方法 一 影像利用 二 正负反转 三 共生形态 四 一形两歧 五 聚集成形 六 异形同构 七 元素替代 八 异质联体 九 透叠合成 十 渐变连接 十一 减缺造型 十二 隐形反现 十三 错序破规 十四 矛盾空间 十五 混维构合 第四章 图形设计的创意 一 图形设计的思维想象 二 用同一元素表现不同的主题 三 同一主题考虑不同的图形表现 四 图形的系列表现 第五章 图形设计的文化 一 设计源于生活 二 设计应创造新奇 三 做深度设计—李永铨先生的“冰山定律” 四 正确引导观者的想象—虚像知觉的制造 五 在观察中创造—将无意形转化为有意形 六 简约的设计 七 图形的视觉表现第六章 课程教学与作业 一 图形的视觉联想 二 图形设计方法—“加法合形” 三 图形设计方法—“减法隐形” 四 图形设计方法—“无理变形” 五 图形的创意思维与表现 六 图形设计课程的应用研究 后记 参考书目 "
摘要
香港李永铨设计有限公司创作总监、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会员 李永铨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万物重生,人民生活渐趋稳定,人口暴增,物资需求之大,为人类历史中少见。其后各工业对质及量之要求愈来愈高,欧洲工业革命正为此而生,市场学随之而起,实用艺术(工业)也在这时候出现,设计学之鼻祖包豪斯工业学院也因而现世,第一代的设计理论也由这里开始,并发扬光大。 中国在近代开放政策之初,也如欧洲工业革命时候,任何市场或工业都面对一种脱胎换骨之景况,旧制度及旧文化面临严峻之考验,思维推陈出新,大家热切渴求一种新方向、新出路,优胜劣汰已是市场最好之见证,经济已由政治化转至市场化,什么民间理论、秘绝战略也纷纷出笼,不同的个人设计理论也在世间流传。半个世纪后,电脑革命再令整个设计界加入全新之观点及理论,相对文字,图形之功效更由绿叶变为主角,概念之多元化更为“图形设计”增添色彩,世界于是变得更精彩更有趣味,其震撼力更可把所表达的信息,印于观赏者之脑海中,表现手法和技术也可以成为概念之一部分。设计既已盛行,学习者既多,设计理论与教育要求亦应运而生。 自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类似之教材已令初学者认识到书本对设计者的重要性。而实际上一套有系统的设计分析书对入门者确有莫大帮助。校园生活对已属中年的我来说已是二十多年前的历史。肯定地说今天的我,一切都是由校园开始。当时没有老师为我们出版书籍,没有充足的参考书,没有什么大师讲座,更没有设计展览,一切都是自发而起,兴趣是发自内心的,研讨会是发自共同需要。各导师为了繁重的校园工作,连一起讨论的时间也没有。故此,当得知崔生国老师为学生们而出版设计书时,我心内暗觉现在的设计学生多幸福,既有名作可供观摩,又可借此展示作品。教育界在设计行业得益最小,他们只有靠那仅有的“良心”生存。在此向崔老师致敬及祝福,希望别的老师也能如此付出真知,那么中国设计教育在未来肯定能再创高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