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风险社会视域下的应急处置与动员研究

风险社会视域下的应急处置与动员研究

  • 字数: 267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 作者: 孙晓晖 著
  • 商品条码: 978721812689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2
定价:¥5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社会转型期,中国社会和政府均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在风险社会视域下,孙晓晖著的《风险社会视域下的应急处置与动员研究(1978-2011)/广东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文库》从危机治理角度去研究应急处置和动员,对成功化解当前和未来各种危机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书中以“危机―困境―化解―契机”为主线,共分为五个章节,包括中国政府应对危机社会动员的理论资源、历史考察、现状、比较分析、改革思路等。本书对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更理性地看待和应对危机事件、更科学地发挥党的社会动员的时代功效,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本书是广东省委宣传部“2017马克思主义理论多个研究文库”入选作品之一。
作者简介
孙晓晖,(1984一),山东安丘人,法学博士,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完成省部级课题2项,出版著作1部,发表学术论文48篇,其中CSSCI和北大核心16篇。入选2016年度“广东省理论宣传青年很好人才”,广东省特支计划“青年文化英才”。
目录
导论
一、论题的缘起及其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对象与概念的界定
四、研究的理论框架与思路及方法
五、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第一章 指导与借鉴:风险社会视域下应急动员的思想资源
第一节 马克思的社会矛盾运动理论和社会动员思想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矛盾运动理论
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动员思想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动员思想的现代价值
第二节 传统文化中关于应急动员的思想资源
一、传统文化中的危机忧患意识及其应急动员思想
二、传统社会应急动员思想的主要特征及其历史审视
三、中国传统应急动员思想的现代价值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应急动员的思想资源
一、的应急动员思想
二、的应急动员思想
三、的应急动员思想
四、的应急动员思想
第四节 西方学者关于风险社会和应急动员的理论
一、解读风险的西方理论视角及其启示
二、西方学者的社会动员理论
第二章 探索与发展:中国共产党进行应急动员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民主革命时期应急动员的初步探索
一、应对第一次国共分裂危机的应急动员
二、应对日本侵华危机的社会动员
三、初步探索的经验总结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应急动员的曲折探索
一、新中国初期应对美国侵略朝鲜危机的应急动员
二、“”时期应对社会发展危机的应急动员
三、曲折探索的教训反思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应急动员的不断发展
一、处置“”事件的应急动员
二、处置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轰炸事件的应急动员
三、新时期应急动员的发展特点
第三章 优势与困境:风险社会视域下中国应急处置与动员
的转型变迁
第一节 转型期时代条件与社会环境的变迁
一、时代条件的变迁
二、社会环境的变迁
第二节 风险社会视域下应急处置与动员模式
一、以政府组织为主导力量
二、以广大民众为根本依靠
三、以人民军队为中流砥柱
四、以权威媒体为引导力量
五、以国际援助为重要补充
第三节 风险社会视域下应急处置与动员优势
一、政治资源优势
二、经济基础优势
三、组织系统优势
四、精神力量优势
第四节 风险社会视域下应急动员面临的困境
一、传统思维习惯的路径依赖
二、改革引发利益的矛盾冲突
三、网络信息时代的全新挑战
四、西方敌对势力的深刻影响
第四章 比较与启示:风险社会视域下中国应急处置与动员
的多维检视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后应对自然灾害的应急动员比较
一、宣传动员比较
二、动员系统比较
三、动员效果比较
四、国际动员比较
第二节 常规状态与危机状态的应急动员比较
一、决策过程比较
二、组织行为比较
三、相关个案厘析
第三节 中美应对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动员比较
一、美国的应急处置与动员体-系概况
二、中美应急动员的模式异同
三、美国经验的借鉴与启示
第五章 思路与对策:风险社会视域下中国应急处置与动员的
改革创新
第一节 新时期应急处置与动员的发展方向
一、发展民主政治,重视应急处置与动员的制度化建设
二、加强利益引导,将物质动员与精神动员相结合
三、引导民间组织,积极发挥新兴传媒的应急动员作用
四、防范生态风险,全球性危机呼唤全球性治理
第二节 新时期应急处置与动员的改革思路
一、破除全能动员思维的路径依赖
二、实现应急处置与动员的全面转型
三、探寻现代应急动员的根本出路
第三节 新时期应急处置与动员的创新路径
一、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增强执政公信力
二、创新应急管理的观念,重视预防式动员
三、推进社会组织的发育,扩大民间参与度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