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思辨的哲学

思辨的哲学

  • 商品条码: 9787543845770
  •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定价:¥1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真是应了那句俗话说的,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我从来没有设想过、设计过我这一辈子会写作山版一本《思辨的哲学》这样的小册子。
    为此,现在我是愈来愈怀疑自己过去曾经坚持的一些观点了。看来现存的一切都是偶然产生的。只有偶然的尔两才是必然的产物。而当偶然的东西产生了,也就成为了必然的了。或者说,偶然性之中原本就包含着必然性。必然发生与发展的事情,在发生与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因为偶然的因素而发生此前认为是大相径庭的甚至是质的变化,原来一切都是那样的自然而然,一切都是在时空的推移过程中逐渐地形成和涌现山来的。先前的推测和预设的东西大多是主观的想当然而已。人生讲究一个“缘”字,一切都是缘分,而缘分也只不过是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罢了。这个世界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呢?
    2004年,有几家报纸的老总或是副刊的编辑先生先后邀我给他们的报纸写点通俗的哲学随笔,说是为了给报纸营造一种下里巴人、阳春白雪、雅俗共赏的多元和谐的氛围。我考虑再三,2005年4~5月间,先是接受了《湖南日报》《科技导报》(现在更名为《科技新报》),后来又接受了《长沙晚报》的邀请,答应不定期地为他们写点东西。一年下来,我断断续续地为报纸写了20几篇小文章。写作它们时,我始终坚持“心情舒畅时写,心情烦躁时不写;工作时间有宽余时多写,工作忙时少写(或不写);有想法时即兴写,没有想法时不硬写”的原则,倒是感觉轻松愉快。期间,编辑也不时来电话鼓励我,并反馈一些读者的信息。读者也有电话和我探讨一些问题。其乐融融。
    说实话,过去我对报纸,是存有些许的戒心和偏见的。我一直认为,报纸只不过足大众的、通俗的、低层次的社会媒体,只不过是一种宣传、蛊惑人心的工具而已。报纸是不宜探讨哲学问题的。经过这么一年,我逐渐认识到,报纸对于思想的传播和占有是多么重要的绝好阵地。其社会影响力相比起学术专业领域来说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接下来,湖南人民山版社的朋友们劝我,把这些稿子汇集整理一下,做本论说文文集出版。我考虑再二,觉得这些稿子既然是我思想的点滴,把他们汇集起来做本集子奉献给社会,或许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说不定还会收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效果,我真为自己的这个念头的闪现而激动和高兴。
    在收集文稿的过程中,我的夫人宁同玉女士满怀激情地向我推荐了过去被我遗弃而又被她从字纸篓中捡回来的几篇小文章。它们是:《话说“重点 ”》、《食物链的启示》、《“三环”教育管理模式》和有关本能方面的等等。这些稿子,也是我一时的感受,写好后随即又被我信手扔进字纸篓中,由于她的细心、偏爱和执著,又被她从纸篓中捡同来并收藏起来,当得知我今日准备将一些小文章结集出版时,她又满怀激情地向我推荐了它们。真是太令人感动了。
    为了使这本小册子更生动、更形象直观、更具有可读性一些,出版社又推介很有思想的专业画师小陈,为书作一些插图。对此,小陈先生与我有过讨论。我发觉他虽然年青但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却是很有见地和新颖的。我总觉得,写书是创作,读书也是创作,为书作图插画更是一种创作。因为在写作、阅读的过程中多少会融入作者、读者和画家的主观意志和人生观念的痕迹。我们都看过《红楼梦》,我们每个人脑海中的红楼梦都是自己的。严格讲,没有两位读者脑海中的红楼梦是接近相同的。于是乎,尽管我对他的画如同他对我的书一样有着不同的理解,却是必然的而且是可以共同存在的。因为理解本身乃是人的自由和创造。
    这几年,围绕“一分为三”这个话题,我已经写了两本书,一本是2002 年12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山版的《我在何方:一分为三论》,一本是2005年 9月由知识出版社出版的《生命的伦常――我的“一分为三”认识观》。两本书共卣万余言。由于自己天性愚钝,关于“一分为二”的问题,自己总觉得有的地方是想清楚了,但没能讲清楚;有的地方是至今仍然没有想得清楚。“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有的读者觉得其晦涩难解,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为此,我想做一些社会化的事情,做一些普及性的宣传工作,于是也就有今天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小册子。
目录
1.哲学与世界
2.选择自我
3.辩证的哲学
4.无为而为
5.形而中学
6.学?思?行
7.关于“反思”的反思
8.欲取先予
9.学问之道
10.理念与办学理念
11.法治精神
12.天命释怀
13.心之屋
14.无聊的哲学
15.生命之屋
16.哲学“三态”
17.道法自然
18.食物链的启示
19.以人为本
20.奇哉,黄山松
21.话说“重点”
22.虚拟世界的哲学
23.我不思我亦存在
24.“我”是谁
25.种、类
26.“我”与时空宇宙的关系
27.哲学意义上的无限
28.感知世界
29.“存在”是“一”
30.“对立”是“二”
31.“系统”是“三”
32.“三环”教育管理模式及其启示
33.论本能及其起源
34.论本能的基本特征
35.关于自然的创造的与人类的世界
36.关于生命的思考
37.概念教师
38.科学的自然生成论
39.论终身教育
40.感受“第六感”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