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实用心理学诊断100例 心理医生临床诊断原理和技术(英文原著第2版)

实用心理学诊断100例 心理医生临床诊断原理和技术(英文原著第2版)

  • 字数: 32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作者: (美)詹姆斯·莫里森(James Morrison) 著 美同,王岑卉 译
  • 商品条码: 9787536495814
  • 版次: 1
  • 开本: A5
  • 页数: 446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 1. 世界精神诊断圣经DSM-5精彩应用范例——这样做,心理诊断更进准高效! 由美国精神病医学会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DSM)是全球最常用的诊断精神疾病的指导手册,被誉为世界精神诊断圣经。 而本书立足于DSM-5,结合作者50年临床实践经验,从海量真实病例中提取100余例作为经典示范,指导数十万临床医生,影响全球千万人,不仅能助你成为优秀的心理医生,更能让你洞悉心理诊断的艺术,获得不断精进的法门。 2. 内容科学、严谨、实用,备受广大读者的青睐和专家的赞誉,每位临床心理医生、每家精神健康机构的不二之选。 英文原版自2006年上市后,即长期霸占欧美心理学畅销书榜榜首,至今仍稳居美国亚马逊“护理学精神病学与心理健康”榜前十; 得到美国心理学会、美国精神病学会、加拿大心理学会等权威机构和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刘嘉教授、中国临床心理学第一人王建平教授等众多专业人士的盛誉推荐。 3. 聚焦精神失常的主要特性,呈现心理疾病诊断的思考方式,弥补目前精神诊断的培训空白! 本书并没有重点讨论枯燥的诊断标准和诊断编码,而是关注精神障碍的各种基本特征。一方面揭开了心理咨询与心理诊断的神秘面纱,让普通大众看到专业人士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评估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 另一方面,也系统、严谨地介绍了心理诊断的科学方法,帮助心理学相关从业者建立专业的诊断思维,像一名合格的心理医生一样思考。 4. 丰富的病例研究和形象的决策树,让抽象、复杂的诊断知识变得生动、直观;诙谐幽默的写作风格,让初学者、爱好者也能体会阅读的乐趣,爱上诊断学。 作者莫里森博士不仅从理论知识上普及精神障碍的科学定义,还通过100多个真实病例让你了解不同心理疾病对人们日常生活的不同影响。 在介绍抑郁、躁狂、焦虑、恐惧、强迫、痴呆、精神病等心理疾病的基本特征的同时,作者还详细描述了病患病发时的典型症状及进行心理咨询时的真实情景。 本书不仅是专业人士快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必备案头书,也是让心理爱好者手不释卷的趣味科普读本。 5. 畅销书《高难度沟通》《哈佛谈判心理学》译者美同、畅销书《自控力》《高敏感是种天赋II》译者王岑卉联合翻译。 权威推荐 本书正是培养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人士专业技能的实务手册,训练初学者像一名合格的心理医生一样思考。 ——刘嘉(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考试与评价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本书使用决策树形图和大量病例来讲解精神障碍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共病,大大提升了临床判断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很有价值,强烈推荐。 ——王建平(美国认知治疗学院(ACT)认证Fellow院士(大陆唯一)和认证治疗师、中国第一批注册心理督导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认知行为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这本书不同于其他关于心理诊断的书,弥补了精神诊断培训的空白,而且写得非常精彩。 ——美国心理学会《心理学评论》 对于临床医生来说,这是非常有用的资源,可以系统地学习诊断方法。 ——美国精神病学会《精神病学服务》月刊 这本书是从事心理健康工作的新手的最佳选择。 ——David L. Dunner,MD(美国精神病理学会前主席,美国华盛顿大学焦虑和抑郁中心主任) 这本书不仅特别适合心理诊断的课堂教学,而且对经验丰富的从业者也大有裨益。 ——Martin M. Antony,PhD,ABPP(行为与认知治疗协会主席,加拿大心理学会前任主席) 研究理论经常与实践经验脱离,而莫里森的书却让这两者完美结合。我真希望我读研究生的时候就有这本书! ——Eric A. Youngstrom,PhD(美国儿童和青少年临床心理学会主席) 本书通俗易读、生动有趣,并运用大量决策树形图,使原本复杂的诊断过程得以简化,指导读者更好地学习。 ——Richard Balon,MD(美国韦恩州立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系副主任)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通过讲解心理障碍案例来普及心理学知识的大众心理读物。英文原版自2006年上市后,即长期霸占欧美心理学畅销书榜榜首,至今仍稳居美国亚马逊“护理学精神病学与心理健康”榜前十;得到美国心理学会、美国精神病学会、加拿大心理学会等权威机构的盛誉推荐。作者莫里森博士不仅从理论知识上为你普及心理疾病的科学定义,还将通过100余个真实病例让你深入了解不同心理疾病对人们日常生活的不同影响。书中介绍了抑郁、躁狂、焦虑、恐惧、强迫、痴呆等心理疾病的基本特征,同时还详细描述了病患进行心理咨询时的真实情景。本书一方面揭开了心理咨询与心理诊断的神秘面纱,让普通大众看到专业人士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评估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另一方面,也系统、严谨地介绍了心理诊断的科学方法,帮助心理学相关从业者建立专业的诊断思维。因此,本书不仅是心理爱好者的趣味科普读本,更可作为专业人士的案头参考书、执业考试教辅。
作者简介
詹姆斯·莫里森(James Morrison),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医学博士,美国波特兰市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精神病学特任教授,供职于各级医疗机构,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曾任弗吉尼亚州医疗中心主任。毕生专注心理诊断,指导了数十万名精神卫生专业人员和学生进行复杂的临床评估和诊断,著有《实用心理诊断100例:心理医生临床诊断原理和技术》(Diagnosis Made Easier: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for Mental Health Clinicians)、《实用DSM-5》(DSM-5 Made Easy)和《初始访谈》(The First Interview)、《心理问题掩盖下的躯体障碍》(When Psychological Problems Mask Medical Disorders)、《临床心理医生工作手册》(The Mental Health Clinician’s Workbook)等,深受心理医生及学生的推崇,成为执业必备、考证必读的长销经典,影响全球千万人,其本人堪称美国心理健康执业考证教父。
目录
第1篇诊断的基础知识
第1章诊断步骤
病例01卡森:对生活里的小变故非常敏感
诊断路径图
第2章从诊断路径图开始
症状与体征
综合征的由来
第3章诊断方法
鉴别诊断
病例02阿尔文:记忆力越来越差,行走时呈现独特步态,膀胱控制能力丧失
安全等级
再谈卡森
决策树形图
第4章整合诊断
病例03尼德拉:记忆力衰退,时常忧愁、恼怒,有精神障碍家族史
病例04拉斯蒂:前两次发病主诉早醒,第三次发病却感到“终日疲惫”睡不醒
信息冲突
病例05迪克:认为自己有治病的特异功能,终日在街上游荡
病例06南希:8年后食欲再次出现问题,性欲降到冰点
病例07杰克:因为父亲曾罹患精神分裂症而担心自己也得这种病
病例08伊莫金:腰部以下“完全瘫痪”,却表现得若无其事
病例09吉尔: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
病例10亨利:姐姐说,他越来越担心自己的性取向
病例11格兰特:原本文静、懂事的男孩,突然变得非常好斗
病例12雅各布:总能听到奇怪的声音,觉得自己“快崩溃了”
病例13欧文:遭受抑郁困扰近6个月,却坚决否认有自杀念头
评估某一鉴别诊断的相关证据
病例14埃德娜:感到非常害怕,可是不知道自己在怕什么
处理矛盾信息
病例15托尼:多次轻生,有幻听、幻视,能清楚记得自己婴儿时期的事
病例16比安奇:最臭名昭著的诈病者之一
第5章如何应对诊断的不确定性
为什么存在不确定性
病例17奈杰尔:对导致自己焦虑和抑郁的原因感到非常尴尬
病例18特雷弗:自称在作案中“失去了意识”
病例19杰夫:自称没有酗酒习惯,前妻却说其经常喝得不省人事
病例20柯琳:每天喝1.5L红酒,并且从没因此出现过问题
病例21艾文:抑郁发作非常短暂,同时有半数概率伴有躁狂发作
应对诊断的不确定性
病例22内德:头戴铝箔帽,语速很快,内容夸张
术语“未确诊”的价值
为何无法做出诊断?
病例23薇琪:只有20岁,却说自己“抑郁了一辈子”
第6章多重诊断
什么是共病?
为何要寻求共病诊断?
识别共病
病例24艾伦:总是担心政府在监视他
共病诊断的排序
病例25安妮:经常哭泣,对未来感到绝望,但没想过自杀
共病障碍之间的关联
第7章核对
病例26维罗妮卡:但她从没真正去做这些美食,只是喜欢想象它们
关于维罗妮卡的讨论
容易忽视的问题
过度使用的诊断
使用公式检验
病例追踪
改变诊断要考虑什么
病例27坎迪:接受治疗后,精神病性症状却越来越多
第2篇诊断的准备工作
第8章全面了解患者
病例28多萝西:尽管感到被指使和控制,但对此无能为力
儿童期
病例29罗兰:一直因脾气不好无法与他人结成亲密关系
病例30若利:说服丈夫领养小孩,一次就多达7个
病例31奥德丽:一遍接一遍地给恋人打电话,一共打了11次
病例32泰勒:对父亲一直抱有深深的怨恨,“这是我开始吸毒的重要原因”
病例33达德利:过去的好学生,最近却因酗酒和盗窃被捕
病例34约瑟芬:心智发育大大落后于身体发育
成年期
病例35尼克:经常因为过量饮啤酒而被短暂禁止驾车,直至被吊销驾照
家族史
病例36马克:认为自己就是基督再临,生来就要拯救世界
病例37朱丽娅:祖父的精神分裂症,每次发作后都会逐渐恢复正常
第9章躯体疾病与精神障碍诊断
病例38詹姆斯:吞下盐片几分钟后,惊恐发作得到了缓解
躯体疾病与精神障碍的关系
病例39巴克斯特:时而暴怒,时而抑郁,时而愉快
病例40格洛丽亚:一旦治好了内分泌系统的病,情绪就会好很多
病例41西尔维娅:红斑狼疮病情恶化引发抑郁症状
寻找精神症状的生理起因
躯体化障碍中的躯体症状
借助躯体症状进行诊断
病例42玛乔丽:接受了几个月的夫妻治疗后,脾气越来越差,手也抖得厉害
物质使用与精神障碍
病例43马雷罗:停止注射合成类固醇后,迅速陷入严重抑郁
第10章诊断与精神状态检查
表现
心境/情感
言语流畅度
思维内容
认知与智力资源
自知力和判断力
第3篇诊断技术应用
第11章诊断抑郁和躁狂
抑郁障碍的症状
病例44肯特:虽然身体健康,但“精神越来越萎靡”
病例45玛丽莲:大多数时候,甚至是跟别人在一起时,都感到悲伤又孤独
病例46蒂莫西:约有三分之一接受干扰素治疗的人会出现严重的抑郁症状
病例47安妮特:入睡难,兴趣减退,有抑郁史,汗毛增多,皮质类固醇水平过高
病例48罗伯特:可以勉强熬过一天的工作,但一回到家就崩溃了
病例49卡森(再次提及):每年秋天或冬天抑郁发作,来年春天症状缓解
病例50安德烈娅:认为自己是坏妈妈,是恶魔
躁狂及其变种
病例51赫伯特:确信自己是美国小说家威廉福克纳的转世
病例52艾尔玛:情绪大起大落,低落时没有活力,亢奋时像个50兆瓦的发电站
病例53罗莎:走路有点跌跌撞撞,疲劳的时候会稍微严重一些
共病
病例54阿诺德:“我想做啥就做啥,其实就是啥也不做
病例55康妮:她曾3次自杀未遂,而且每天都在想要怎么自杀
界限
自杀是理性行为还是可治疗的疾病
第12章诊断焦虑、恐惧、强迫和忧虑
惊恐障碍和恐怖症
病例56露丝:惊恐似乎总在奇怪的时候发作
病例57泽娜:“除了颤抖,我还总是想去洗手间”
病例58罗森:切除肿瘤后,他的惊恐发作、抑郁和血压问题都消失了
病例59威尔逊和哈罗德:焦虑的根源可能是咖啡上瘾和吸烟的冲动
广泛性焦虑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强迫症和共病
病例60吉姆:担心所有的事
病例61威尔伯:总是处于戒备状态,所有的东西吃起来都像军队里的鸡肉罐头
病例62彼得:频繁拼命地洗手,隔着衬衫袖子抓门把手
病例63琳达:那些医生什么用都没有,“除了让我更焦虑”
急性应激障碍
第13章诊断精神病
精神分裂症的亚型和变种
病例64罗尼:在访谈中常常发笑,尽管没有发生任何可笑的事
病例65薇诺娜:一个学生通过挥手和点头,“把我转交给另一个学生监视”
器质性精神病
病例66埃德温娜:她说幽灵在天花板上打转,但别人都看不见
病例67萨尔:他边跑边喊《星际迷航》的粉丝威胁要阻止他和4岁的女儿见面
病例68阿利:担心自己的阴茎被切掉了,总是低头看下身
病例69特鲁迪:每隔四五年发病一次,每次都会出现疼痛和无力的症状
物质所致的精神病
病例70艾琳:试图躲进一台双开门冰箱
病例71弗恩:他变得越来越警惕好斗,直到出现幻听,再次住院治疗
其他精神病性障碍和共病
病例72S.R.:认为自己所有的问题都是“无线电催眠术”导致的
病例73卡米耶:怀疑其他人都在跟她作对,就连护士也参与了毒害她的阴谋
病例74泰德:“我突然明白了,这意味着所有事都在跟我对着干”
病例75珍妮:那些声音嘲笑她,“珍妮彻底疯了”
短暂精神病性障碍
共有型精神障碍
区分精神分裂症与其他精神病
第14章诊断记忆与思维障碍
谵妄和痴呆
病例76鲍比:连续几天穿同一双袜子,他说忘了干净袜子放哪儿了
病例77柯利:几分钟后就一个也记不得了
其他认知障碍与共病
病例78贝蒂姑妈:服用了抗抑郁药阿米替林后,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糕
病例79威尔玛:上钢琴课的时候,连老师的名字都不记得
不属于障碍的认知问题
病例80雷吉:怎么也想不起认识很多年的老熟人叫什么
病例81简:“我只是怕对我的大脑做了坏事”
遗忘和分离
第15章诊断物质滥用和其他成瘾障碍
物质使用障碍
病例82塞缪尔:鸦片酊让他沉浸在文学荣耀的白日梦中,而不是努力实现梦想
病例83查克:“只要没喝得酩酊大醉”,就会跟琼吵架
物质滥用相关障碍
其他成瘾障碍
第16章诊断人格障碍和关系问题
界定人格障碍诊断
病例84布鲁斯:他们猜测他患的是“分裂样人格障碍”
病例85马克斯:至少有两名医生在他的病历上写下了“边缘型人格障碍”
病例86罗宾:那么害怕孤独,又总是拒人于千里之外
病例87菲尼亚斯:6kg的铁条从他的头顶穿出,康复后性格大变
诊断关系问题
病例88玛茜:大部分时候感觉良好,临近伊恩下班回家时,情绪就开始变糟
区分障碍与正常
病例89霍勒斯:“我都93岁了,是时候离开人世了”
第17章超越诊断:依从性、自杀、暴力
依从性
病例90贝琳达:处于躁狂阶段时,会忘记吃药
病例91莫德:每次住院治疗都拒绝服药
病例92乔莉:不进行复诊,也不坚持治疗
里戈韦托:患有双相障碍却没有服药
自杀
病例93杰伊:想申请医生协助他自杀或者自己了结
暴力
病例94布伦达:多次威胁要“彻底了结”多年前刺伤的那个女孩
布伦特:认为自己是反基督分子,会摧毁整个世界
第18章病例集锦
病例95约翰:他说自己是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儿子
病例96玛丽安:“当看见我的猫咳出一个毛球时,我足足哭了一个小时”
病例97英格丽德:“我感觉就像在那座桥上一样糟糕”
病例98凯特:深陷抑郁时,她会拿脑袋撞墙、用剪刀自残,或用碎玻璃划额头
病例99弗里茨:正是因为喝酒,他和辛迪总是相处融洽
病例100威廉:在联盟军服役期间,开始想象自己受人迫害
病例101斯科特:从6岁起就想象耶稣一直在盯着他,看他会不会调皮
病例102伦纳德:成年后的大部分时间都感到焦虑和抑郁
病例103吉尔伯特:旅途一开始就遇到种种问题,但结束时却摆脱了幻觉和妄想
病例104诺玛:“我不知道自己是谁”,有时会感觉“抑郁又空虚”
病例105雷蒙德:感到抑郁的时候,赌博就像一剂兴奋剂
病例106雷诺兹:医生在信中写到“感觉像是早期精神分裂症”
病例107托尼娅:“我发现我怀孕了。这让我很焦虑—既开心又焦虑”
附录诊断原则
创建鉴别诊断
信息来源相互冲突时
解决不确定性
多重诊断
参考文献和推荐读物
关于访谈和诊断的一般参考文献
关于诊断方法
关于诊断抑郁和躁狂
关于诊断焦虑和恐惧
关于诊断精神病
关于诊断记忆和思维问题
关于诊断物质滥用和其他成瘾
关于诊断人格障碍和关系问题
关于自杀和暴力
关于真人真事的信息
摘要
推荐序——刘嘉 每 10人中约有 1 人存在精神卫生疾病 2000 年 6 月,一位名叫安德烈娅的 36 岁妇女把浴缸装满了水之后,把她的儿子保罗叫进浴室。与往常不同的是,她并没有给保罗洗澡,而是把他的头按进水里淹死了他。紧接着,她又把儿子卢克和马克叫进了浴室,同样淹死了他们。接下来,在她淹死了 6 个月大的女儿玛丽后,她把 9 岁的大儿子诺拉也叫进了浴室。当诺拉发现他的弟弟妹妹都死在浴缸里时,他尖叫着跑出了浴室。但是,安德烈娅并没有放过他,而是追上去,把他抓回浴室最终淹死了他。 在安德烈娅淹死她的 5 个孩子之后,她打电话给警察自首。看到惨烈的凶杀现场,警察不敢相信这一切都是他们(受害人)的母亲做出来的。安德烈娅告诉警察,有声音一直在告诉她:她是一个非常糟糕的母亲,需要受到严厉的惩罚。而最严厉的惩罚,就是让她的所有孩子都死掉。警察显然不相信有这个声音。安德烈娅接着说,如果警察不相信她的话,只要剃光她的头发,就可以在她的头皮上看见“恶魔”两个字。当然,她的头皮上什么也没有,她只是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 10 人中约有 1 人存在精神卫生疾病(或者说“精神障碍”),预计到 2020 年,抑郁症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疾患。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出现心理行为异常和罹患常见精神障碍的人数逐年增多。目前,我国成年人精神障碍患病率达 17.5%,约有 1.73 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精神障碍;在未成年人中,约有 4 400 万名儿童、青少年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其中,罹患严重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等)的人数已超过 540 万,其中 460 万为被监护精神病病人。同时,我国心理健康问题也呈高发趋势,在3.4 亿儿童和青少年中,有行为问题者高达 13%。特别是平均每六个大学生中就有一个患有情绪问题或心理障碍。此外,职场人群的高压力状况非常普遍,因此造成亚健康的人群占在职员工总数的 20% 以上。 序言 开始写这本关于诊断过程的书的时候,我希望它既能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又能为自学者提供指导。后来,我面向执业医生做了一项非学术性的调查,目的是了解他们学习精神疾病诊断的方式。调查的结果让我目瞪口呆。 对参与我的调查的大多数执业医生来说,他们在诊断这门精细技艺的培训方面竟然是一片空白!被调查者所在的专业学院大多没有正式的诊断课教材,而且也没有改变这一现状的意思。即使在医学院,医学生本应了解当前的诊断标准 — 然而他们几乎没有,或者很少有机会接触某一种具体的诊断方法。 他们几乎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我是在工作中学会诊断的”这一项。类似的情形还有,那些旨在教育临床医生做出高质量临床评估的图书或其他资料大多侧重于诊断结果,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诊断的过程。 诊断的过程既不简单,也不能凭直觉猜测,当然,我也永远不会把诊断说成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和长达数月的思考,我现在认为,我们可以用一种直截了当的方式来阐释诊断 — 简而言之,就是让诊断变得更容易。 这本书体现了我在诊断方面的一种思维方式。我并没有重点讨论不断修改的最新诊断标准和诊断编码。相反,我关注的是精神障碍的各种基本特征。几十年来,人类对这些特征的认识已经非常清晰。我们必须要掌握科学的方法来评估患者,做出与事实相一致的、逻辑自洽的诊断 — 是的,我们还必须掌握这样做的艺术。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