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广播电视学学科体系建设研究

广播电视学学科体系建设研究

  • 字数: 480.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作者: 赵玉明,艾红红,庞亮 主编;赵玉明 丛书主编 著作
  • 商品条码: 978750437336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73
定价:¥7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书稿包括广播电视学学科体系建设研究总论和广播电视学研究述评,具体的说,研究总论包括广播电视研究的历史与范式,学科的含义与学科建设的探讨,学科内容的架构与学科定位的建设,学科的核心理念与特点,学科体系研究的价值。研究述评包括广播电视理论研究述评、史学研究述评、实务研究述评、交叉学科研究述评和西方广播电视研究述评。
作者简介
赵玉明,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广播电视年鉴》主编,巾同新闻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闻学学科规划评审组成员。山西汾阳人,1936年出生,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1958年转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59年毕业后到北京广播学院任教至今,曾任新闻系副主任、主任,副院长等职务。党员。主要从事中国新闻史、中国广播电视史教学研究工作。代表著作有《中国广播电视通史》(主编兼主要撰稿人)、《中国现代广播简史》及《赵玉明文集》(三卷本),主编有《中国广播电视图史》、《广播电视简明辞典》、《广播电视辞典》、《中国广播电视人物词典》、《中外广播电视百科全书》、《巾国现代广播史料选编》、《日本侵华广播史料选编》及《题词集解》(特邀主编)等,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社科、教育部、国家广电总局的科研项目。所著(含参与编著)的教材、专著、论文和主编的广播电视工具书曾在教育部(国家教委)、国家广电总局(广电部)和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等主办的有关论著评选中多次获奖。2001年,在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主办的首届全国“靠前百优”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评选中,被评为“靠前”之一。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新闻传播学学科(首届)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校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广播电视史研究委员会会长,原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和《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现代传播》编委等。1992年起领取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退休后获本校首批“突出贡献教授”称号。2010年获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全国很好博士论文指导教师”荣誉证书。2011年捐赠获奖所得在本校设立“赵玉明教授新闻传播学研究生奖助学金”。2012年获中国老教授协会颁发的“老教授科教工作很好奖”。2013年获中目高等教育学会“从事高教工作逾30年高教研究有重要贡献学者”称号。
庞亮,中国传媒大学发展规划与法制办公室副主任,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党员。1976年3月出生,新疆福海人。2003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获法学(新闻学)硕士学位后留校工作。2007年在中国传媒大学获文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博士学位。讲授过“中国新闻史”、“新闻报道策划”、“新闻改革与发展研究”等课程。出版《梅益广播电视宣传思想研究》、《中外广播电视史》等著作若干,参编《中国广播电视图史》、《新闻历史与理论》等教材多部,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2010年获第四届全国广播电视“百优理论人才”荣誉称号。
艾红红,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文学博士。兼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常务理事。主要致力于中外新闻史、广播电视理论与历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一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国家广电总局和教育部基金课题数项。著作有《中国广播电视史初论》、《新时期电视新闻改革研究》、《(新闻联播)研究》、《中国宗教广播史》;参著:参编有《中国广播电视通史》、《中国广播电视史教程》、《中国广播电视新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传播史》、《中同广播电视图史》、《广播电视概论》、《新中国60年·学界回眸新闻学发展卷》等。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2013年10月获得第五届全国广播电视“百优理论人才”称号。
目录
上卷 广播电视学学科体系建设研究总论
一、我国广播电视研究的历史与范式
(一)广播电视研究的简要历史
1.萌芽时期(1923年至1949年)
2.曲折发展时期(1949年至1976年)
3.为学初步形成时期(1976年至1992年)
4.繁荣发展时期(1992年至今)
(二)广播电视研究的范式探讨
1.广播电视研究的三种范式及互文性
2.广播电视研究范式演变的影咆因素
3.研究的改进与广播电视学学科品质的提升
二、广播电视学学科的含义与学科建设的探讨
(一)广播电视学学科的含义
(二)有关广播电视学学科的探讨
三、广播电视学学科内容的架构及广播电视学学科定位的建议
(一)“两大领域、三大模块”
(二)广播电视学学科定位的建议
四、广播电视学学科的核心理念与学科特点
五、广播电视学学科体系研究的价值
六、小结
下卷 广播电视学研究述评
第一部分 广播电视理论研究述评
第一章 广播引入与早期的理论研究(1920―1949)
第一节 早期国人对于广播的认知
一、对“广播”、“电视”概念的界定
二、对广播属性与功能的认知
第二节 延安广播的早期实践与理论
一、“人民大众的号角”
二、延安广播的自我定位
第三节 民国时期广播研究的理论阵地及代表作
一、广播期刊
二、代表性著作
三、民国时期广播理论研究的特点
第二章 广播电视理论研究的曲折发展(1949―1978)
第一节 国营体制框架下的广播理论建设
一、国营广播事业体制的建立及其理论来源
二、适应政治需要的广播电视理论建设
第二节 九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对广播电视理论的推进
一、九次会议对广播属性与功能的界定
二、本时期广播电视理论研究的特点
第三章 广播电视理论研究的恢复与日渐繁荣(1978―1986)
第一节 理论研究的多向突破
一、广播电视业的体制改革
二、对广播电视特点和原理的深入探讨
三、对广播电视“工具论”的反思
四、广播电视受众研究的加强
五、广播学、电视学的提出
第二节 本时期广播电视理论阵地及代表作
第四章 广播电视理论研究的深化(1986―1999)
第五章 广播电视理论研究的拓展(2000年至今)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广播电视史学研究述评
第一章 缓慢起步的第一阶段(1924―1949)
第二章 曲折发展的第二阶段(1949―1978)
第三章 初结硕果的第三阶段(1979―1999)
第四章 全面繁荣的第四阶段(2000―2010)
第五章 关于广播电视史学问题的几次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广播电视实务研究述评
绪论
第一章 从技术出发广播电视本位式研究(1920―1949)
第二章 以新闻宣传为中心的工作式研究(1949―1976)
第三章 以媒介传播为中心的学科式研究(1977年至今)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广播电视交叉学科研究述评
第一章 广播电视交叉学科研究概述
第二章 广播电视新闻学研究评述
第三章 广播电视艺术学研究评述
第四章 萌芽状态的广播电视交叉学科研究述评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西方广播电视研究述评
第一章 西方广播研究述评
第二章 西方电视研究述评
第三章 中西广播电视研究比较及其启示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