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国际汉学经典文丛

国际汉学经典文丛

(利玛窦、拉班·扫马、马克、阿塔纳修斯·基歇尔、欧美汉学、俄罗斯汉学、法国早期汉学,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及汉学的发展,同时亦可通过这些著作了解当时的中国)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 作者: (意)菲利浦·米尼尼,李明滨,(德)阿塔纳修斯·基歇尔 等 著;伍宇星,王苏娜,张西平 等 译 著
  • 商品条码: 102242205
  • 开本: 32开
  • 页数: 0
定价:¥243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利玛窦——凤凰阁》凝聚了笔者菲利浦·米尼尼多年的研究成果和热忱,讲述了一位1601年来中华帝国觐见皇帝的西方人的故事。这位西方人既不是外交使节,也不是士兵或商人,却被皇帝视为“欧洲的使者”。他就是利玛窦。
《俄罗斯汉学史》分期连续撰述俄国汉学形成、发展和成为世界汉学的一支劲旅全过程。从历史溯源起,中经比丘林、瓦西里耶夫、阿列克谢耶夫三个历史时期,迄于以齐赫文、米亚斯尼科夫、基达连克为代表的当代汉学新时期,是国内第一部贯通古今的俄罗斯汉学史。
《奇异的国度:耶稣会适应政策及汉学的起源》以二世纪欧洲思想文化史为背景,以耶稣会的文化适应传教策各及其发展变化为线索,重点分析了耶稣会士依此策略撰写的有关中国语言历史、文化的几部代表性著作以及欧洲学者以自己的视角解读耶会士著作后写出的一些早期汉学论著,为读者还原和描绘了欧洲汉学早期产生、发展的图号。
《拉班·扫马和马克西行记》是“西方早期汉学经典译丛”之一,全书共分19个章节,是一部中古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人物,中国人最早游历中亚和西方并在历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被誉为“中国的马可·波罗”的拉班·扫马的传记。具体内容包括“东方教会大总管和宗主教马·雅巴拉哈传”“阿鲁浑王之善举及其驾崩”“合桑王尊敬马·雅巴拉哈”“马·雅巴拉哈享盛名并建成马拉加修道院”“对艾尔比勒基督徒之大屠杀”等。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中国图说》通过欧洲传教士在中国各地旅行的所闻所见,不仅介绍了中国及亚洲各地的宗教信仰,还。有他们所见到的各种人文与自然的奇异的事物,如中国的动植物、矿产、建筑、技艺、文字等,同时附有数十幅精美的绘画。
《19世纪俄国人笔下的广州》本译著收录了19世纪各个时期访问广州的俄国人留下的航海记、见闻录和旅行记,包括世纪初俄国首次环球航行船只希望号和涅瓦号与广州十三行商人直接交往的记录;世纪中叶俄国特使普提雅廷随行人员对英法联军攻占广州始柬的记述,增援船只停留黄埔的所见所闻以及对黄埔船坞的详细介绍;世纪末俄国皇储(即位后为尼古拉二世)专程访问广州,官方游记对两广总督李瀚章在广雅书局设宴款待,俄储化名游览海幢寺并拜访伍浩官府邸以及参观黄埔水师学堂等情形的记载。
《欧美汉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是国内外有关欧美汉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的论述和译著的结集,分别介绍了法、意、英、德、美、俄等十几个欧美国家汉学研究的概况以及所取得的成就,其中既有对欧美汉学总体发展脉络的宏观梳理,也有对不同国家汉学研究现状的大致勾勒;既有对汉学这一学科建立近两个世纪以来取得成果的大致回顾,也有对其现状和未来发展的介绍评述。
《传教士与法国早期汉学》收录的论文,主要发表在《扫荡报》文史地副刊、昆明《益世报》及《建设研究》等报刊杂志上。由于是在抗战时期,时局不安,这些论文流传不广,难以觅寻,逐渐鲜为人知。现在有机会结集出版,使阎宗临先生的研究成果得以保存和流传,并对今天的研究工作者有所启迪和助益,这是十分有意义的。
阎宗临先生在写作博士论文期间,曾七次到罗马,在梵蒂冈查阅教廷档案,并曾到英国剑桥大学查阅特藏。严谨的学风,新颖的论点,扎实的功力,丰富的材料,使其论文具有良好的学术水平,不仅顺利通过答辩,取得学位,而且在欧洲汉学界也获得好评。本书首次收录了他的博士论文中文全译本。
作者简介
  孟德卫,美国著名汉学家。出生于1943年,现为贝勒大学历史与亚洲研究教授,《中西文化交流杂志》的创刊者和编辑。主要研究领域为基督教在中国文化中的传播过程和地位,以及儒学在西方的发展和西方早期汉学研究的历程。在国内较有影响的著作有:《奇异的国度:耶稣会适应政策及汉学的起源》、《被遗忘的杭州基督徒》、《灵肉之争中的山东(1650-1785)》,《莱布尼兹和儒学》。
李明滨,1933年12月生,台湾台北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俄罗斯学研究所所长、中俄比较文学研究会会长、普希金研究会会长、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荣誉博士。发表著、译作20多种,论文100多篇。主要著作有:《中国文学在俄办》、《中国文化在俄罗斯》、《中国与俄苏文化交流志》、《俄罗斯文化史》、《俄罗斯文学史》、《俄罗斯文学的灵魂托尔斯泰》等和翻译作品《陀思妥耶夫斯基夫人回忆录》等十余种。荣获俄罗斯联邦政府颁授的『普希金奖章』,和俄方颁发的『俄中友谊奖章』及『高尔基奖』荣誉证书。
阿塔纳修斯·基歇尔(1620-1680),欧洲17世纪著名学者。出生于德国,曾在维尔茨堡任数学和哲学教授,后征罗马公学教授数学和荷兰语。他兴趣广泛,知识渊博,写作的拉丁文著作就有四十多部,集“自然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机械学家、哲学家、建筑学家、数学家、历史学家。
目录
  《利玛窦——凤凰阁》:
中文版序言:利玛窦研究的新进展
第二版序言
说明
第一章 药铺
第二章 荒野
第三章 罗耀拉的学校
第四章 贝伦塔
第五章 远航
第六章 德摩斯梯尼的语言
第七章 中国的港口
第八章 王泮的地图
第九章 西泰
第十章 教皇的使团
第十一章 总督的庙
第十二章 韶州的水
第十三章 跛足
第十四章 江上的梦
第十五章 记忆和友谊
第十六章 混乱
第十七章 南京之门
第十八章 献给皇帝的礼物
第十九章 落人马堂的魔爪
第二十章 敞开的门
第二十一章 孔子的国度
第二十二章 范礼安的耕耘
第二十三章 利玛窦的契丹
第二十四章 畸人
第二十五章 外国人的坟冢
第二十六章 大门关闭
大事记
参考书目
《俄罗斯汉学史》:
绪言
第一章 俄国汉学溯源(9—18世纪)
第一节 古代传说和文字记载
第二节 引进和推动“中国热”
第三节 驻北京东正教宗教使团
第四节 早期的汉学家
第五节 俄国第一本介绍中国的书籍
第二章 比丘林时期(19世纪上半叶)
第一节 俄国汉学奠基人比丘林
第二节 留华时间最长的僧侣学者
第三节 宗教使团出身的官员汉学家
第四节 汉学的摇篮喀山大学
第五节 文学作品的翻译和引进
第三章 瓦西里耶夫时期(19世纪下半叶)
第一节 世界第一部中国文学史
第二节 教学和研究相结合的汉学中心形成
第三节 佛教研究中的俄国学派
第四节 最早的中国神话论著
第五节 儒道思想的重大影响
第四章 阿列克谢耶夫时期(20世纪上半叶)
第一节 20世纪上半叶——步履维艰
第二节 早期苏联汉学——“厚今薄古”
第三节 苏联首屈一指的汉学家“阿翰林”
第四节 中国现代文学传俄的第一只春燕
第五节 语文学科研究新拓展
第五章 群星璀璨时期——以齐赫文、米亚斯尼科夫、基达连克为代表(20世纪下半叶之一)
第一节 政治与哲学问题兼顾
第二节 史学领域硕果累累
第三节 语文学新进展和汉语学者三杰
第四节 文学引进洪流浩荡
第五节 圣彼得堡的古籍整理和研究
第六章 群星璀璨时期——以齐赫文、米亚斯尼科夫、基达连克为代表(20世纪下半叶之二)
第一节 莫斯科的孔夫子和俄国新儒学
第二节 古诗与唐诗的流传和研究
第三节 《文心雕龙》在俄国的诠释
第四节 中国民间年画的收藏和研究
第五节 一代鲁研学人
结束语
附录:1.参考书目
2.俄罗斯汉学家简介
……
《奇异的国度:耶稣会适应政策及汉学的起源》
《拉班·扫马和马克西行记》
《中国图说》
《19世纪俄国人笔下的广州》
《欧美汉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传教士与法国早期汉学》
摘要
《俄罗斯汉学史》序我最近一次(2007年9月)访问北京时,我的老朋友、俄罗斯学家李明滨教授让我看了他的新著《俄罗斯汉学史》章节篇目,并请我为之作一短序。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李明滨教授即开始梳理俄罗斯和苏联文学在中国的译作,成果丰硕。同时也搜集到丰富的俄罗斯汉学史料,均已纳入这本新著之中。 新著设六章,系统阐述了三个多世纪以来俄罗斯汉学兴起和发展的漫长路程: ——从驻北京的俄罗斯宗教使团(该使团系据彼得大帝和康熙皇帝的旨意设立的)成员所作的中译俄最初的译作开始,到俄罗斯宗教使团驻北京多年的领班雅金夫?比丘椿及其同仁最早所作综合性研究的著作。比丘林系普希金同时代人,也是其好朋友。、 ——俄罗斯汉学进一步发展则有赖于诸如瓦?巴?瓦西里耶夫院士及其门生瓦?米?阿列克谢耶夫院士这些百科全书式的俄国汉学家之研究工作,他们已经成为公认的19世纪末和20世纪上半叶俄国汉学学派的奠基人。 ——随着俄国汉学研究的拓宽和深化,阿列克谢耶夫院士的门生们又分别成了汉学各个专业、分支学科的奠基人,如古代、中世纪、近代和现代史学,文学、哲学、民族学、敦煌学、西夏学、经济学、造型艺术等学科。 ——李明滨教授在其著作中还叙述了俄罗斯兴起的汉学中心形成的历史,历数中心主要的学者,并论析了他们的创作。在当代,俄罗斯汉学的中心有俄罗斯科学院系统的各研究所和莫斯科、圣彼得垦、乌拉尔、西伯利亚及远东大学的研究中心。 无论是俄国还是中国,都彼此互相强烈地关注对方。其表现就是俄罗斯联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政府共同决定,于2006年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2007年在俄国举办“中国年”。李明滨教授的著作涉及我们两国文化交流双方之中的一方,这对于增进我们两个邻邦人民的相互了解,是重大的贡献,也证明了汉学在中国本土之外有了发展。 早在2001年9月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成功地举办“世界著名大学汉学系(所)主任(汉学家)国际学术研讨会”,《人民日报》在2001年9月7日以头条新闻作了报道,文章冠以响亮的题目“中国兴、汉学兴”。 不久之前在北京举行的国际历史学会大会,用一整天作了“中国历史学的现状与前景”的专题讨论。与会者得以了解中国同仁们的著作,并高度评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学的发展。 李明滨教授此书很引入注目,是对于中国历史学科的贡献,并促进俄中两国之间迸一步的文化交流,和我们两个邻邦人民之间友谊的进一步发展。 谢尔盖?齐赫文斯基院士 2007年10月1日莫斯科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