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战场之共赴国难

中国战场之共赴国难

  • 字数: 397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 作者: 李骏虎 著
  • 商品条码: 9787537843928
  • 版次: 1
  • 页数: 466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战场之共赴国难(精)》作者李骏虎用三十万言的篇幅,史诗般的笔调,描写了在东北沦陷、华北事变之后,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为奔赴抗日前线,组成了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东征山西,同时通过政治谈判,先后与杨虎城、张学良、阎锡山签订“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协议。在晋绥军、中央军的二十万重兵“围剿”下,毛泽东、彭德怀指挥红军分兵三路纵横山西数十县,完成扩红、赤化、筹款三大政治任务,将抗日火种在三晋大地点燃,并确定了“逼蒋抗日”的政治方针,直接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发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东征山西,可以进一步向北转进绥远或东进河北,开赴抗日前线,争取对日直接作战,把国内革命战争同抗日民族战争结合起来,推动华北乃至全国的抗日救国运动走向新的高潮。同时东征可以避免同有抗日要求的国民党东北军、第17路军作战,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其次,红军东征巩固和扩大了影响,筹集了经费。红军进攻山西,威胁阎锡山的老巢,可以把晋绥军调回山西,缓解陕北苏区的军事威胁。山西人口稠密,物产丰富,便于红军补充兵员,解决给养以及筹款和征集作战物资。东征红军共消灭敌人7个团兵力,缴获大量武器,补充兵员8000多名,筹款30余万元,达到了陕北苏区“在发展中巩固”的目的。同时红军东征山西时,在山西的20多个县播下了抗日的种子,激起了山西和全国人民的抗日救国热情,推动了全国的抗日救国运动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开展,为日后八路军东渡黄河到华北主战场参加抗日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作者简介
李骏虎,1975年出生,山西洪洞人。1995年开始发表作品。200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担任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长篇小说《奋斗期的爱情》《公司春秋》《婚姻之痒》《母系氏家》,中短篇小说集《前面就是麦季》《此案无关风月》,随笔集《比南方更南》,文化散文《受伤的文明》等。2010年10月凭借中篇小说《前面就是麦季》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并于同年11月29日凭借长篇小说《母系氏家》再次斩获赵树理文学奖。新作《中国战场之共赴国难》获得第四届汉语文学女评委奖最佳叙事奖。是第四届山西新世纪文学奖、第十二届庄重文文学奖、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及赵树理文学奖荣誉奖得主。
目录
序篇 亡国图景
一 一支怪异的大军正开往西北
二 东北军被取消了两个师的番号
三 宋哲元的两个口号
第一部
第一卷 寇深祸急
一 林彪要离开军团去打游击
二 “了不起的大人物”
三 政治局会议上的舌战
四 清和元
五 光明磊落的人
六 瓦窑堡
七 先驱者四海为家
第二卷 未雨绸缪
一 复兴、复兴
二 广田三原则
三 郎舅之间
四 第一个回合
五 “陈立夫去苏俄”
第三卷 刀客前传
一 毛泽东的信使
二 两个必须回答的问题
三 张学良自驾飞机降落太原
四 将军不是军阀
五 领头的刀客参加过革命军
六 中秋会和教育会
七 二次投身革命
第四卷 厉兵秣马
一 林彪历时十三天的渡河侦察
二 执杆驱虎
三 雪雾锁川西
四 从南京到上海
五 老板
第五卷 精神北向
一 红色牧师
二 “西安这个鬼地方是红白不分”
三 黄河解冻了
四 日军中佐的预言
五 张闻天
六 浪遏飞舟
七 朝鲜人毕士睇
第二部
第一卷 初战告捷
一 毛泽东的早餐
二 空城计
三 大雪阻止了炮兵前进
四 双方火力悬殊
五 老爷庙
六 赤化
七 冰火两重天
第二卷 引狼驱虎
一 一切为着打第二个胜仗
二 清华的教授们
三 沁园春。雪
四 中共中央的谈判条件
五 张学良和他的秘书
六 山雨欲来风满楼
七 中央军人晋
第三卷 鏖战晋西
一 徐海东与红十五军团
二 平静的三天
三 口袋阵对口袋阵
四 飞机空投的赏金和嘉奖令
五 战斗已无胜利希望
六 双方都在撤退
第四卷 气吞万里
一 红军不是太平军
二 日方的“有力措施”
三 晋西游击队
四 爱国情感同样激发了爱情
五 奔袭同蒲铁路
六 汾河流域
七 城高难下
第五卷 纵横捭阖
一 左路军逼近太原
二 人晋中央军编人晋绥“剿匪”纵队
三 铁路工人加入了工兵连
四 “老刘”
五 两个指导员
六 孤岛
七 “人民”“抗日”
第三部
第一卷 逼蒋抗日
一 戴先生来到天津
二 《活路》事件
三 红军是一支带着政治任务的军队
四 郭登瀛上校
五 三交镇
六 四月十七日
第二卷 回师西渡
一 铁壁合围下的宣言
二 “理论家”和大使
三 红军在山西已无作战的顺利条件
四 张学良的决心
五 退一步干革命
六 阁山阻击战
第三卷 北方阵线
一 毛泽东写信给阎锡山
二 感化院
三 山西的出路问题
后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大事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