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工开万物

工开万物

  • 字数: 30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 作者: (德)薛凤(Dagmar Schafer) 著;吴秀杰,白岚玲 译 著
  • 商品条码: 978721416600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52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薛凤编著的《工开万物(17世纪中国的知识与技术)》以宋应星的知识遗产这一个案为出发点,通过发掘和探究这些文本内容的知识脉络,重新审视中国科学思想的发展史,揭示文人以书面文字记录工艺技术的目的所在,以及这一做法在中国知识传统中的角色与影响。作者逐一勾勒了促使宋应星将实践知识转化为书面知识的诸多因素,阐发了17世纪的中国学者们在探究自然和文化时求理、求真、求信的方式和方法。作者还对宋应星的成果与其他中国哲人、文人著作进行纵向与横向的比较,并得出这样的结论:宋应星对知识与技术的探究方式虽然游离于当时知识界的话语主流,却并非中国知识生成传统中的特例,而是与其他学者的著作有一脉相承的思想渊源。这些著作以一种特有的、不同于西方的知识认知方式,让工艺技术知识登临学术与哲学的大雅之堂,成为学术探索中一个获得认可的领域。在作者看来,技术与工艺知识是中国古老文明史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曾经为工业革命时代欧洲的技术发展输送了不可小觑的影响。
作者简介
薛凤(Dagmar Schafer),德国马普科学史研究所所长、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宋代和明清的知识文化、技术与政治的关系、科学技术思想发展中物质性与管理实践所担当的角色。已出版的著作有《皇帝的丝衣:明代的官营丝织业》(德文版,1998)、《宫廷与地方:十七至十八世纪的技术交流》(与故宫博物院的学者合编,中文版,2012)、《知识文化:中国历史上的技术》(主编,英文版,2012)等,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
导论
求知“物与事”――在前现代的中国
自然、技艺和求知
第一章 家世与处境――学而优难仕
明王朝与宋应星的家世
童年与教育
驱动力――一介武夫的越位升职
宋应星的写作活动
第二章 立言于乱世――读书人义在难辞
以“气”求知:普遍规则与理性
“气”:历史上的思想轨迹以及相关思想家
读书人的角色:规整天、地、人的世界
“天”之真与“气”之制
天的权能――征兆与日月食
价值体系:圣王·远古权威·人之角色
技艺中的知识
第三章 国计与官务
匠艺与明代的国家
人的天性与天赋
能力与教育
社会渗透性与商业化社会:商人
风俗与习惯
第四章 妙笔著文章――致知与立言
知识探求的修辞:文本与经验
视图·技术·论点
观察“气”之自然本性:知识建构中的理论与实践
“气”转化之复杂性:“气”的合成与构成因素
第五章 变“形”记――造化“形”与“气”
追寻“阴一阳气”的蛛丝马迹:甲烷·盐·风·雨
“长”与“消”:木料·尸身·阴阳比例关系
“气”理论格局中的瑕疵:灰与尘的概念
第六章 大音有声
“声”的机理
人的声音
音量与速率
应与合
结语 退离舞台
余响篇 枯荣身后事
友谊:襄助学术活动
定位:外围者与反对派
尽忠:道德责任
一物相承:《天工开物》的不同版本
中国文人对实用知识的书面记录
致谢
附录1 《天工开物》的不同版本
中文版
日文版
英文版
附录2 宋应星生平年表
参考文献
西文参考文献
日文参考文献
中文参考文献
中西文对照人名列表
译者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