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医养生学(供中医针灸推拿学专业本科及硕士博士研究生用中文版第8辑国际高等中医院校系列教材)/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类丛书

中医养生学(供中医针灸推拿学专业本科及硕士博士研究生用中文版第8辑国际高等中医院校系列教材)/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类丛书

  • 字数: 318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 作者: 牛建伟//黄玉生//宋永忠//袁邡//刘远东等 著
  • 商品条码: 978751801022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4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医养生学是研究和阐释人类生命发生发展规律、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益寿延年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实用学科。本书内容分为上篇、下篇两部分。上篇为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理论,主要有养生学概述、发展简史,养生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等;下篇为常用的养生方法,主要有精神养生、四时养生、饮食养生、起居作息与养生、睡眠养生、养生气功、房事与养生、保健针灸按摩、药物养生、因人养生、部位养生和区域养生等。本教材是中医养生康复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作者简介
宋一同,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国家人事部中国人才研究会骨伤人才分会会长、主持编写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骨伤专业本科、研究生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予有特殊贡献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目录
目    录 上    篇 第一章  中医养生学概述 1 第一节  中医养生学的概念 1 第二节  中医养生学的原则 2 第三节  中医养生学的性质和特点 7 第四节  中医养生学的地位和任务 9 第五节  中医养生学的学习方法和要求 9 第二章  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 11 第一节  上古时期 11 第二节  先秦时期 12 第三节  汉唐时期 19 第四节  宋元时期 24 第五节  明清时期 29 第六节  近代与现代 33 第三章  中医养生学基础理论 37 第一节  生命 37 第二节  天年、寿命与健康 39 第三节  衰老 43 第四节  天人相应 50 第五节  形神合一 55 第六节  动静互涵 58 第七节  协调平衡 61 第八节  正气为本 63 第四章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 66 下    篇 第五章  精神养生 72 第一节  情志变化 72 第二节  调神养生法 75 第三节  调摄情绪法 80 第六章  四时养生 85 第一节  四时养生的原则 85 第二节  春季养生 86 第三节  夏季养生 88 第四节  秋季养生 91 第五节  冬季养生 92 第六节  季节交替时的自我调养 94 第七章  饮食养生 95 第一节  饮食的作用 95 第二节  饮食调养的原则 96 第三节  进食保健 100 第四节  食后养生 101 第八章  起居作息与养生 103 第一节  起居有常 103 第二节  劳逸适度 105 第三节  服装顺时适体 107 第四节  排便保健法 110 第九章  睡眠养生 113 第一节  睡眠的生理 113 第二节  睡眠的时间和质量 115 第三节  睡眠的方位与姿势 117 第四节  睡眠与卧具 119 第五节  睡眠环境与宜忌 123 第六节  失眠的预防 124 第十章  养生气功概述 128 第一节  气功的概念 128 第二节  气功练习的特点 128 第三节  气功的功能 130 第四节  气功的流派 131 第五节  气功练习的基本要领 132 第六节  气功练习的注意事项 135 第十一章  房事与养生 136 第一节  房事的生理作用 136 第二节  节制房事的意义 137 第三节  房事保健的原则和方法 138 第四节  强肾保健功法 140 第五节  房事禁忌 142 第十二章  保健针、灸、按摩 146 第一节  保健针、灸、按摩的意义 146 第二节  针刺保健 146 第三节  保健灸法 150 第四节  保健按摩 153 第十三章  药物养生 165 第一节  药物养生的机理 165 第二节  药物养生的应用原则 166 第三节  益寿延年中药举例 167 第四节  益寿延年方的组方原则 172 第十四章  因人养生 174 第一节  少儿保健 174 第二节  青少年的保健 175 第三节  中年保健 178 第四节  老年保健 179 第五节  妇女保健 182 第十五章  部位养生 188 第一节  口腔保健 188 第二节  颜面保健 192 第三节  头发保健 195 第四节  眼睛保健 198 第五节  耳的保健 200 第六节  鼻的保健 202 第七节  四肢、手足保健 203 第八节  胸背腰腹保健 207 第九节  五脏保健法 211 第十六章  区域养生 218 第一节  区域划分 218 第二节  不同区域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19 参考文献 221 附  录  生命文化研究论文三篇 222 用本源文化破译生命密码动态量化标准的理论研究 222 中医本原文化宏观论 227 西医本原微观论 240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